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子非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人生換線|輔導與諮商A(第16堂)

子非魚
·
·
存在主義治療

課程來到我最喜歡的存在主義治療。存在主義可以說是心理諮商、哲學諮商與佛學諮商三者的交會。依照亞隆的架構,存在主義治療聚焦於四大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孤獨與無意義。老師在課堂上提到,許多同學並非本科系出身,會來到這裡,往往出於一個單純的理由:對原來所學的專業感到「那不是我想要的」。

最近,我看到電視劇《熟年》的一段短片,男主角說出的一句話讓我深受感觸:「我的人生就只有這樣了」。這句話精準地描繪出中年人所面臨的存在虛無感。法蘭克認為,人可以透過三種途徑來回應這種虛無感:創造價值、經驗價值與經驗痛苦。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我們長年受制於「大他者」所建構的語言框架,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也就是死亡的必然時,特別是在中年階段,人們往往無法再輕易說出「那不是我想要的」,而只能無奈地接受「我的人生就只有這樣了」。

2025.09.10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