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拉岡辭彙講座(第1講)

子非魚
·
·
IPFS
·
主體

第一講就探討「主體」這個概念確實相當硬核。在對拉康思想有初步了解並買到書後才發現,講師所講的是芬克《拉康式主体》一書第四章的內容。書中對此概念的闡述也確實難懂,之後講師引《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的解釋才比較清晰,其中拉康對「主體」概念的定義經歷了幾個階段:

  • 在拉康「二戰」前的文章中,「主體」這個術語似乎僅僅意味著「人類的存在」,此外,這一術語也同樣被用來指涉分析者。

  • 在1945年,拉康在三種類型的主體之間做出了區分:

    • 非個人性的主體

    • 匿名的互易性的主體

    • 個人性的主體(拉康著作的焦點)

  • 在1953年,拉康在主體與自我(EGO)之間做了一則區分,這一區分將始終是貫穿在他其餘著作中的最基本的區分之一。自我隸屬於想像秩序,而主體則隸屬於象徵界。因而,主體並不完全等同於一種有意識的能動感受,此種能動感受僅僅是由自我所產生的一種幻象,而是等同於無意識,拉康的「主體」即無意識的主體。精神分析首先對之起作用的是主體,而非自我。

  • 在1960年代早期,拉康把主體定義為一個能指為另一能指所代表的東西,換句話說,主體是一種語言的效果。

  • 主體的符號S與佛洛伊德的術語Es(ID)發音相同,這一事實也表明,對於拉康而言,真正的主體即無意識的主體。在1957年,拉康又劃掉了這個符號,從而產生了符號S/,即「被畫槓的主體」,以此來表明主體在本質上是被割裂的事實。

2025.08.21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