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藝術創作漫談
科技藝術創作漫談
紀錄科技藝術教育協會、創意媒體聚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等講座的對談

科技藝術創作漫談
科技藝術創作漫談
紀錄科技藝術教育協會、創意媒體聚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等講座的對談
跨越邊界的程式創作:從線上共創到東京展覽的生成藝術實踐 — 陳芷渝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26 講座,分別由台灣生成藝術家陳芷渝(Chih-Yu Chen)與吳克軍(Ke Jyun Wu)帶來的兩段精彩分享。本篇節錄由陳芷渝帶來的分享,談及 2025 年與日本藝術家永松步在 Dialogue Silver Trail 展覽中,是如何透過類似交換日記的方式完成了兩項作品。

原本只是個在公司乖乖蹲著的工程師,沒想到一離職竟然成了全職流浪藝術家 — 吳克軍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26 講座,分別由台灣生成藝術家陳芷渝(Chih-Yu Chen)與新媒體藝術家吳克軍(Ke Jyun Wu)帶來的兩段精彩分享。本篇節錄由吳克軍帶來的分享,這幾年如何運用 OKR 心法,聚焦自己的價值與未來想去的方向。

當 AI 學會了跳舞,我們能從它身上學到什麼?— 洪翊博 HUNG YI PO(POBO)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五場講座,分別由街舞舞者暨自由工作者洪翊博 HUNG YI PO (POBO)與馥谷餘 Fugu Fish Creative 技術總監陳炯廷 Tom Chen,分別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節錄由洪翊博帶來的分享,首先回顧過往的創作歷程,接著聚焦在《AI 師傅》的創作分享,最後是他的反思以及觀眾現場提問。

無形調度:驅動《放開你的頭腦》的技術現場 — 陳炯廷 Tom Chen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五場講座,分別由街舞舞者暨自由工作者洪翊博 HUNG YI PO (POBO)與馥谷餘 Fugu Fish Creative 技術總監陳炯廷 Tom Chen,分別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節錄由陳炯廷帶來的分享,探討工程如何成為《放開你的頭腦》作品開啟最大可能性的最重要後盾。

聲光機人:那些一起創造的奇幻瞬間 — 葉韋鉦 Ted. Yeh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四場講座,分別由科技藝術家暨裝置機構設計師葉韋鉦 Ted. Yeh ,以及深觸 Silence Touch 負責人小灰 Gray Fover,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節錄由葉韋鉦帶來的分享。

模組化創作思維與邏輯:VCV Rack 的優與劣 — 小灰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四場講座,分別由科技藝術家暨裝置機構設計師葉韋鉦 Ted. Yeh,以及深觸 Silence Touch 負責人小灰(黃千祐) Gray Fover,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節錄由小灰帶來的分享。

故事的生成現場:創作與教學中的真實片段 — 陳依純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四場,進行了兩段精彩的分享,由當代藝術家暨大學教師陳依純與多媒體設計系教授蔡曜隆,以「故事的生成現場:創作與教學中的真實片段」為題,帶來工作、教育、創作現場的對談。以下節錄由陳依純帶來的精采分享。

AI 教育的探索之路:從創業時見到課堂實驗 — 蔡曜隆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四場,進行了兩段精彩的分享,由當代藝術家暨大學教師陳依純與多媒體設計系教授蔡曜隆,以「故事的生成現場:創作與教學中的真實片段」為題,帶來工作、教育、創作現場的對談。以下節錄由蔡曜隆帶來的精采分享。

隨機與模式:演算法作曲的原理與實踐 — 曾奎紋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三場講座,分別由新媒體藝術家蔡秉樺 Kidd,和音訊演算法工程師曾奎紋 Kweiwen Tseng,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節錄由曾奎紋的分享,以及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對談。

當創作貼近本能與靈感:TouchDesigner 在藝術與設計中的視角 — 蔡秉樺 Kidd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三場講座,分別由新媒體藝術家蔡秉樺 Kidd,和音訊演算法工程師曾奎紋 Kweiwen Tseng,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本篇先行節錄由 Kidd 以及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對談,奎紋段落則在下一篇中節錄。

從街道到身體:洪譽豪的藝術創作歷程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三場,進行了兩段精彩的分享,由何理互動設計共同創辦人暨藝術魏子菁與新媒體藝術家洪譽豪,以「將敘事作為方法:從創作練習到城市重構」為題,帶來工作、教育、創作現場的對談。以下節錄由洪譽豪帶來的精采分享。

避免單點式創作,如何延續作品生命 — 魏子菁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三場,進行了兩段精彩的分享,由何理互動設計共同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魏子菁與新媒體藝術家洪譽豪,以「將敘事作為方法:從創作練習到城市重構」為題,帶來工作、教育、創作現場的對談。以下節錄由魏子菁以及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分享。

Art, Design & Code:從工程師到創意技術人,那些我從沒想過會做的事 — 陳秋皓 Harry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二場講座,分別由侯憲瑋 Patrick 和陳秋皓 Harry 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Patrick 是 Luxmin 的技術總監,同時也是工作室共同創辦人;Harry 則是軟體工程師背景出身的新媒體藝術家。以下節錄第二場的下半場,由 Harry 和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對談。

AI 技術在互動創作中的多重角色 — Patrick 侯憲瑋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第二場講座,分別由侯憲瑋 Patrick 和陳秋皓 Harry 帶來兩段精彩的分享。Patrick 是 Luxmin 的技術總監,同時也是工作室共同創辦人;Harry 則是軟體工程師背景出身的新媒體藝術家。以下節錄由 Patrick 以及與會者共同創造的精采對談。

生物設計好好玩 — 黃宜品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二場,進行了三段精彩的分享,分別由 AIGC 領域探索者暨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講師 — 高捷、和同樣來自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專任講師 — 黃宜品、以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助理教授 — 江振維,三位以「人工智慧巨浪掀起的新新石器時代」為題,帶來第一手教學與研究分…

ChatGPT 能不能幫我教學生?— 高捷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二場,進行了三段精彩的分享,分別由 AIGC 領域探索者暨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講師 — 高捷、和同樣來自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專任講師 — 黃宜品、以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助理教授 — 江振維,三位以「人工智慧巨浪掀起的新新石器時代」為題,帶來第一手教學與研究分…

人工智慧巨浪掀起的新新石器時代 — 江振維
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系列講座第二場,進行了三段精彩的分享,分別由 AIGC 領域探索者暨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講師 — 高捷、和同樣來自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專任講師 — 黃宜品、以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助理教授 — 江振維,三位以「人工智慧巨浪掀起的新新石器時代」為題,帶來第一手教學與研究分…

使用 openrndr 創作 5 年的經驗分享 — aBe PaZoS SoLaTie
原 Taipei Creative Coder Meet Up 轉生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創意媒體聚,2025 年 4 月 1 日舉辦首發場,邀請藝術家 aBe PaZoS SoLaTie 與黃新來分享。本篇節錄 aBe 的短講與精采對談。

芬蘭 Combine 24 徵件比賽見聞分享 — 黃新
原 Taipei Creative Coder Meet Up 轉生 Creative Media Gathering 創意媒體聚,2025 年 4 月 1 日舉辦首發場,邀請藝術家 aBe PaZoS SoLaTie 與黃新來分享。本篇節錄黃新的短講與精采對談。

AI 人工智慧對於大學教育現場的影響?
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助理教授江振維、以及互動媒體議題策展人蘇巧純、與其他幾位在大學任教設計與媒傳的老師,針對 AI 人工智慧對於大學教育現場的影響,在 3 月 25 日時進行了一場分享會。究竟時下影響人類生活層面廣的 AI,對於大學教育教學現場的影響為何?是否可以協助老師教學?是否可以協助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以下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