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寫點什麼
多數的網路行銷,真的都只是話術嗎?
你滑過的廣告,點過的貼文,參加過的直播課,其實大多不是在給你答案,是在設計一種「讓你覺得自己快錯過什麼」的感覺。 — 限時優惠、只限今晚、最後一批名額、早鳥只到幾點,它們的目標不是讓你了解價值,而是讓你不敢慢下來思考。 — 話術不是謊言。話術是把一半的真實、包裝成你願意聽的版本,然後在你還沒意識到的時候,讓你點下去。 — 你以為你在…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題
從小你就被教要做選擇。A 還是 B、左邊還是右邊、快點還是穩一點。做對是加分,做錯是責任。 — 但長大後你才發現,人生不是考卷,沒有所謂「正確答案」,有時你只能選一個比較不後悔的而已。 — 你不是不知道要選什麼,你只是知道——每一個選擇都會放棄一些東西。 你選了穩定,就錯過了冒險的可能;你選了自由,就要承擔孤獨的後果;你選了努力,卻不確定會…
改變自己,怎麼開始?
你說你想改變。但你其實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或者,你只是不敢從最需要改的地方開始。 — 你查了書、看了影片、存了無數篇筆記,也下載了行事曆、目標管理 app、心智圖軟體,但每次真正要開始時,你只感覺更累。資訊太多,選項太多,連下第一步都變得像要賭命。 — 改變不是從規劃開始,也不是從訂目標開始。有時候只是從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開始:今天不…
你很努力地活著,但你不確定是在為誰努力
你早上起床、趕車、回訊息、上班、回家、洗澡,一天結束了,你累了。但你想不起來,今天到底完成了什麼。 你不是懶,也不是廢,你其實很努力,只是沒有方向。 — 你一直告訴自己要撐下去,但你沒想過撐下去的那個終點,是去哪裡。有時候你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有時候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積極。但更多時候,你只是懷疑——這一切到底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你其實一直都有選擇
你說你沒辦法離開那份工作,因為你要生活、要房租、要責任。你說你沒辦法改變現在的狀態,因為現實不允許,條件不夠,時間不對。 但說真的——你不是沒得選,你只是不想選那個更難的選項。 — 選擇不是只有「能不能」,還包括「敢不敢」、「願不願意」、「能不能承受後果」。所以你說自己沒得選,有時候只是不想承認那個選擇的代價太高、風險太大,甚至只是怕選了之…
別讓演算法決定你的人生腳本
你滑到什麼,就看見什麼;你看見什麼,就相信什麼值得被看見。 你以為你在選擇,其實你只是點了第一個演算法推薦的東西,接著,它幫你排好了剩下的人生。 它會推你旅遊、健身、學投資、戒糖、提升情商、快速年收百萬,你以為那是你自己想要變得更好,其實你只是無意間多看了兩眼,它就貼心地幫你安排好了努力清單。 你開始照著它的劇本活,學怎…
有些習慣,是從不想麻煩別人開始的
你不是特別獨立,你只是從小就知道,有些事能自己處理就不要吵到別人。 你不太會開口拜託,也不太會說「我不行」,因為你知道,有些人一旦習慣你靠他,就會開始嫌你黏。 所以你慢慢養成了「自己來就好」的習慣,久了,別人也習慣你沒在需要什麼。 — 你不太問人事情,怕被覺得煩;你回訊息很快,怕人家覺得你慢;你連生病都會先查症狀再決定要不要說…
語言是最溫柔的控制器
有些話不帶命令,卻讓你乖乖照做;有些語氣不兇,卻讓你不敢拒絕。 你不是被威脅、不是被命令,你只是聽見一種讓你不好意思說「不」的方式。 — 語言從來不是中性的。它有方向、有溫度、有設計。說話的人知道要怎麼包裝成提議,你就會當作選項;他們知道怎麼說「你比較適合」,你就會自己退出;他們說「不勉強你」,你就開始說服自己主動配合比較體面。 — 你不…
當「信」變成工具,當「混亂」成了商機,當「盼望」能被編輯腳本,就有人能用它來蓋一座牢籠
邪教不是靠邏輯說服你,而是靠你當時的脆弱打進來的
人為什麼會有信仰?
因為太多事沒答案,但你還是得活下去。 你不知道努力會不會有結果,不知道善良會不會被辜負,不知道你現在做的選擇,是不是未來會後悔。 所以你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讓你在做決定時不會太慌的東西。一個就算你什麼都掌控不了,至少還有東西可以信的東西。 —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有些人信神,有些人信努力;有些人信數據,有些人信命運;有些人…
語氣,是情緒的操控桿。
有時候你不是被內容說服,是被語氣帶走了。 一樣的話,用不同語氣講出來,你就會有不一樣的反應。你不是被邏輯打動,你是被說話的方式催眠。 你以為你很理性,但你只是習慣了那種「聽起來合理」的聲音。你不是真的接受那個觀點,你只是對那種語氣比較不會反駁。 有些人講話輕,讓你覺得他溫柔;有些人語調平穩,你就以為他專業;有些人講話鏗…
學校沒教的事
學校教你寫作文、背英文、解方程式,但沒教你怎麼拒絕別人不會內疚,也沒教你怎麼承認自己不快樂不會覺得丟臉。 你學過代數、三角函數、氧化還原反應,但沒學過怎麼開口問一句:「你最近還好嗎?」也沒學過,怎麼不委屈自己還能當個不壞的人。 學校教你準時、教你考試、教你「成功的定義」,但沒教你怎麼面對失敗,沒教你怎麼不靠比較活著,也沒教你…
你不是跳不起來,你只是忘了自己跳得多高。
是牠被訓練得不跳了。 有個實驗說,把跳蚤關在有蓋子的罐子裡,牠們跳了一陣子後,頭撞痛了,會自己降低跳的高度,等你再打開罐子,牠們也不跳了。 這就是跳蚤效應。 你不是跳不高,是你太久沒試著跳。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那個看不見的蓋子,甚至開始說服自己:「跳也沒用。」 那個「蓋子」可能是長官、是爸媽、是考試、是月薪、是演算法、也可能是你每天早上…
不知道不會怎樣,但知道了也不會怎樣。
你每天都會在無意識下眨眼超過兩萬次,但你從來沒看過自己眨眼的樣子。你只知道你有在眨,卻不知道你怎麼眨。 冰淇淋放久了不會變回牛奶。它只會變成一坨你不知道該不該丟的東西,跟人生有點像。 睡前滑手機不是你缺自制力,是你潛意識在報復今天過得太沒自由。這叫報復性熬夜,不是懶,是委屈過頭。 你從來沒真正看過自己的臉。你看…
一些你不曾想過,卻時刻發生的事
你睡著的時候,眉毛還在動。夢裡吵架時,你氣到醒來,現實裡沒人知道為什麼你翻了個白眼。 你吃飯的時候看影片,但你連吃完飯前一分鐘看了什麼都不記得。可是那支影片還是有演算法在幫它算成一個有效播放。 你明明只是想關一盞燈,卻順便檢查了三次冰箱、摸了手機兩下,最後忘記關燈。 你明明不餓,但打開冰箱看了一下。你明明沒事,但還…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 AI?
不是因為它比較厲害,是因為它比人好相處。 它不會打斷你、不會挑你語病、不會翻舊帳、也不會說「你想太多了」。 你問它問題,它不會問你為什麼突然想這個;你試探性地丟出一個情緒,它會幫你包成理性;你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它可以幫你列出五種選項。 而且它永遠不會「已讀不回」。 人越來越離不開 AI,不是因為它提供了多精準的答案,而是因為它…
你有多久沒認真和自己對話?
不是指你今天有沒有靜下來想事情,也不是指你刷完手機後的空虛感。 而是——你有多久,沒有坐下來,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然後不逃走地聽答案? 你總是忙、總是累、總是想再滑五分鐘。但說真的,那些逃避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變成你凌晨的失眠、做事時的分心、或一句「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你問別人很多問題,問 AI、問朋友、問命運。但你很少問自己。 因…
吃虧就是福,是情緒勒索的外衣
從小你就被教導要讓、要忍、要懂事。長大後,你學會了不爭、不計較,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氣,才會這麼在意一點不公平。 但你仔細想想,那些叫你「吃虧就是福」的人,自己從來不吃虧。 真正的善良,不需要犧牲自我。真正的福氣,不應該來自別人的佔便宜。 吃虧不是美德,很多時候,只是被包裝過的沉默與壓抑。 而那些用「你人真好」誇獎你讓步的人…
AI聊天的語氣只是副產品,卻是最強的鏡像武器。
你單純覺得你是在問 AI 問題,或者只是無聊跟它聊兩句,但它記得的,不是你問了什麼,是你「怎麼問」。 你覺得它的回答像人,覺得它理解你,那只是因為它已經抓住了你的語氣:你慣用的措辭、你說話的節奏、你對世界表達困惑的方式。 它不是真懂,只是模仿得很準。你強硬,它就回得果斷;你閃爍,它就跟你繞圈;你溫柔,它就開始變得「體貼」。 語氣不是它的…
你變得更好了,還是只是變得比較乖了?
你變得更好了, 還是只是變得比較乖了? 你開始學會控制情緒,說話更有禮貌,做事更周全,甚至連不耐煩的眉頭都會收起來。 你告訴自己,這是成長。你變得穩重、成熟、有風度,更能理解別人、不輕易動怒,也不再計較太多。 但偶爾深夜,或者某個被踩到底線的瞬間,你會突然懷疑:我真的變好了,還是只是更會忍、更不敢吵、更能被馴化? 你以為「不吵架」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