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yaozhanxin

安穩之後談改變:新加坡的下一個60年

2025年8月9日是新加坡建國60週年。作為東南亞最穩定且高效治理的國家,新加坡在外交、經濟、行政等領域長期獲得國際贊譽。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結構變化,政治參與、選舉制度與公眾信任等層面正面臨新的張力。

“日本人优先”的背后:参政党与文化防卫民族主义的兴起

对于日本而言,关于“谁是日本人”的辩论已经开始。而对于整个亚洲来说,我们是否已准备好,在多元共处中,建立新的“我们”?

在德州公路边,我最喜欢的服务区是德州本地的 Bug-EE’s——东西不贵,地方宽敞,taco 也好吃。里面的牛肉是地道的德州式熏烤,烟熏味浓得一路从后厨飘到停车场。

让我意外的是,女厕所的隔间比男厕所多。在不少自诩“性平权”的地方,商场一到周末,女厕所外总是排着长队。

德州常被说成保守、男权至上、蛮荒西部,可从这一点看,不管保守还是开明,只要能多站在别人立场想一想,就会多一分体贴。

在德州公路边,我最喜欢的服务区是德州本地的 Bug-EE’s——东西不贵,地方宽敞,taco 也好吃。里面的牛肉是地道的德州式熏烤,烟熏味浓得一路从后厨飘到停车场。

让我意外的是,女厕所的隔间比男厕所多。在不少自诩“性平权”的地方,商场一到周末,女厕所外总是排着长队。

德州常被说成保守、男权至上、蛮荒西部,可从这一点看,不管保守还是开明,只要能多站在别人立场想一想,就会多一分体贴。

民族是誰的?——柬泰邊境衝突的歷史張力

要真正化解衝突,除了法律與外交手段,更需回到歷史敘事本身:承認歷史的多重性,接納記憶中的複雜與不確定,拒絕將民族簡化為二元對立、榮辱線性的發展劇本。唯有當“民族”不再被視為邊界的守護者,而是成為共享歷史與文化的起點,Preah Vihear 才有可能不再是戰爭的起源,而成為和平的象徵。

在多元中说“我们”——Singlish与“Singaporean”认同的细微连结

从民族建构理论来看,许多国家的民族认同之所以牢固,往往源于共同的苦难记忆或外部压力。例如,美国的民族认同诞生于独立战争,印度的民族认同成型于反殖斗争。相比之下,新加坡虽然历经脱离马来西亚、国家独立、经济腾飞,但缺少足以凝聚深层身份认同的“共同磨难”或“外部敌人”。当然,这也是新加坡的幸运。但正因为没有这种共同记忆…

早晨出门,有种风雨要来的意思。乌云很低,空气也沉沉的。房子和树静静立在有些暗淡的天光下,看着反倒让人心里安稳。虽然风雨快到了,但这样的小镇、房子和街景,总能让人踏实下来——日子虽然不大,却一直有它的分寸。

早晨出门,有种风雨要来的意思。乌云很低,空气也沉沉的。房子和树静静立在有些暗淡的天光下,看着反倒让人心里安稳。虽然风雨快到了,但这样的小镇、房子和街景,总能让人踏实下来——日子虽然不大,却一直有它的分寸。

谁决定了我们如何记住?——看《南京照相馆》

我原本是不太看这类电影的。抗战题材,常常不是热血过头,就是苦情泛滥。这次《南京照相馆》一上映,朋友劝我:“不一样哦,这回是冷静、克制、小人物。”我咬咬牙买了票,结果,看完更迷茫了。 这部片确实不一样。镜头漂亮、节奏紧凑。一家照相馆,一卷底片,一群普通人。导演极力避免喊口号,也不撒狗血。你甚至会觉得,那些日本兵像是AI剧本里的NPC,走来走去…

这不是笑话:缅甸军政府通过新法,批评选举者可判刑入狱。

刚刚在《联合早报》的即时新闻里看到一个消息:缅甸军政府通过新法,批评选举者可判刑入狱。 官方媒体用严肃语气报道了这件事,他们说得义正词严,像是在捍卫民主原则。 逻辑很简单:选举神圣,不容置喙。谁批评,谁犯罪。 在这个国家,你有两个选择:第一,批评选举,坐牢;第二,不批评选举,继续生活。 但问题是,一个不让你说话的地方,早晚连“生活”也成…

我不懂大是大非,但我知道心痛

我一向是个胆小的人。说话、做事、写文章时,总会先在心里自我审查。凡是有争议的、可能带来麻烦的,我通常不敢说,也不敢写。 比如一些敏感词、敏感人物、敏感国家,我都会尽量避免提及。 但我心里始终有一杆秤。 这杆秤,与人们常说的“正义”、“邪恶”、“进步价值”或“保守立场”无关。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太复杂了,而且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也很懒,不…

只是想写个动态,真的不是文章

因为动态的文字只有240字,写多了,舍不得删掉,就当作文章了。

“皈依僧”之后:释永信被捕与我们对信仰的误解

近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捕的消息,再次把“宗教”和“生意”的纠缠摆在众人面前。很多人愤怒:“和尚全是骗子。”不过,我却想起以前写的一篇旧文,那是为了纪念在一个偏远山寺里遇见的一位老和尚。当时他说的一句话,我记忆至今:“打着佛名义骗人的,不是僧。”这篇旧文,今日读来,竟觉比当年更刺骨——

看完大罢免,想到“团结”

团结这个词,看上去温良恭俭,长得也挺美的。所以,即使打家劫舍的土匪,或者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也会高喊团结。

民族是谁的?——柬泰边境冲突的历史张力

要真正化解冲突,双方不仅需政治谈判与法律调解,更需对各自的民族叙事进行反思与再建构——承认历史的多重性,而非将过去简化为单线的荣辱叙述。只有当民族不再被划定为固定边界的守护者,而成为共享历史与文化的起点时,Preah Vihear 才可能成为和平的象征,而非战争的起源。

“一个民族”?普京说法中的民族与国家之辨

本文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在2025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重申:“俄罗斯和乌克兰本质上是一个民族。”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其政治意涵却颇具争议。

读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笔记之二——民族是被“想象”出来的

民族,并非一个自古存在、等待我们“发现”的实体,而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想象”建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提出:民族是一种“被想象的政治共同体”(imagined political community)。这个观点至今仍具有启发性,尤其是在我们重新思考身份、归属与国家关系的时代。

接近晚上八點了,德克薩斯的夜晚還沒來。不過,今天還是要過去了。

陪孫子一天,他看電視,我翻書。也瀏覽了一下matters上的文章。

挺好的,這裡的寫作真的不用“告訴自己我要寫作了”,就像閒聊,說出自己的心事,說出自己和自己的世界。

這就挺好。所以,我也放輕鬆地寫下這幾句話。

生活本來就應該這樣。可是,我雖然年已花甲,但依然很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哪怕只是在朋友圈寫幾句話,也要告訴自己“要寫出意義”。

這種心理,真的很難改。

接近晚上八點了,德克薩斯的夜晚還沒來。不過,今天還是要過去了。

陪孫子一天,他看電視,我翻書。也瀏覽了一下matters上的文章。

挺好的,這裡的寫作真的不用“告訴自己我要寫作了”,就像閒聊,說出自己的心事,說出自己和自己的世界。

這就挺好。所以,我也放輕鬆地寫下這幾句話。

生活本來就應該這樣。可是,我雖然年已花甲,但依然很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哪怕只是在朋友圈寫幾句話,也要告訴自己“要寫出意義”。

這種心理,真的很難改。

读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笔记之一——为什么它依然重要?

“民族主义不是过去的残余,而是现代性本身的产物。”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美国民族主义的阶级面具——白人焦虑、文化反弹与“反精英”的幻象

摘要本文从阶级视角出发,分析了当代美国民族主义的深层动力。本文认为,美国右翼民族主义并非单纯的文化反弹或种族冲突,而是白人工薪阶层面对经济地位下滑与社会认同危机的象征性回应。通过融合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民族关系分析以及当代阶级文化研究,文章揭示了“反精英”民族主义背后政治精英的…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