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古城的咖啡館 Cafe Phố Cổ/Cafe Nola

VietJoe333
·
·
IPFS
·
懷舊的殖民風咖啡館

我喜歡去河內,經常坐公車去河內。下了公車後,慢慢的徒步走到老城區(Phố Cổ)。老城區對我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人說河內空氣品質差,但怎麼每次我去時,都天青日明。不管如何,一到周末假日我就會往河內跑,即使去了上百次,隨意走走看看,坐下來喝杯咖啡,一杯Sinh tố Bơ (酪梨冰沙),就是我的小確幸了。河內對我來說,有種即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融合東南亞,東洋,西歐與東歐的各種文化,絲毫沒有違和感,留下的是屬於在地的,日常生活的平常,河內依舊照著它自己的步調。傳統中有些混亂但不失序,生活是鮮明的,充滿活力確又帶著慵懶。觀光客刺激了平靜的生活。很難形容河內人,吃法國麵包,也吃河粉,喝咖啡,也喝冬瓜茶。跟台灣人一樣也曾經為外族統治,只不過河內人多少承襲了法國人的浪漫天性? 台灣人確顯得內斂保守?

殖民風老宅, 宗教出版社
我最喜歡的法式殖民建築之一

我喜歡看老屋,尤其是殖民風格的老屋,黃色的外觀,綠色的窗櫺,斑剝的外牆,歐式風格的小陽台。時間在這裡留下了刻痕。不管看幾遍,都看不厭。走在老城區,一個人漫無目的晃,只要不下大雨或太陽太大,從永安到河內,一整天大約可以走個2萬多步左右,運動兼放空,忘卻煩人的鳥事。由於去河內太多次,慢慢的,我也走出了幾條,屬於自己的獨有路線。看時間及當天的天氣狀況,由古城區小圈到大圈,一個湖(還劍湖)還是兩個湖(還劍湖+西湖),吃Phở 還是Bún,之後又追加了一家在Hàng Bún 的Bánh đa。36行古街也有大圈及小圈,每條路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看當天想走哪條路,什麼主題,或去哪家咖啡館。大圈會提前在龍編公車站的前三站就下車。下車後走到西湖,竹北湖,通過胡志明廣場,外交部,列寧雕像,火車街,36行街,棉行街,最後回到還劍湖。走累了,就坐下來喝杯咖啡,看看書,看看人。一個人在古城裡,恣意散策漫遊,也覺得放鬆。像是從現實世界中脫離一般,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管你是誰,忘記自己在做什麼? 為什麼在這裡? 我想這就是放空的感覺?

一直很喜歡老城區的氛圍,總是感覺這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的刻畫在這個城市的街道上,不管多少個佇足,仍然無法理解。

老城區有很多老建築,越南本身傳統的建築,或是法國殖民風的老洋房,也有混搭的,顏色如馬卡龍的越式管屋等。第一次通常我會帶朋友到Cafe Phố Cổ, 或是蛋咖啡創始店Cafe Giảng。Cafe Phố Cổ 是一家越式融合中式的老宅咖啡館,標準的越式管屋。另一家Cafe Nola 也是管屋,狹長型的老建築,在外觀上,完全無法辨認,甚至令人懷疑它的存在。走進窄窄的長巷,裡面別有洞天,三層樓的老宅,時間沒有遺忘它的存在。老宅的中式老文物,斑駁磚牆的紅,土黃色的牆面,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牆上掛著西洋彩畫,融合殖民風格的氛圍。滿滿的文青風,加上老宅的寧靜的懷舊風格,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歲月靜謐的氣息。可以慵懶坐在沙發上,也可以輕鬆的坐在古董木頭椅上,點一杯越南咖啡,細細品嚐一口思古幽情。

Phố Cổ 咖啡館的門口是一家賣奧黛的服裝店
要進去咖啡館必須先通過長廊
左邊是點餐的櫃檯,先點餐在上樓
二樓座位
頂樓可看到還劍湖
點餐的櫃檯,蛋咖啡,椰子咖啡,鹽咖啡 是河內必喝的三種特色咖啡

前文提到,河內住宅特色,狹長型設計 "nhà ống",因城市土地狹小,許多房屋是前窄後深的「管狀屋」,樓高通常 3~5 層。自然通風。管屋外表也許看起來很窄,屋內深度卻讓人覺得別有洞天。一整排色彩鮮艷、五顏六色的建築,每間都瘦瘦長長,彼此緊密相鄰,就像積木拚在一起。散步在街巷中,就能感受到它的生活節奏與建築魅力。老宅建築中會設置中庭、天井或穿透式窗戶,保持空氣流通與採光。

Nola 也是管屋,也要通過長廊
靠著窗的座位
Nola 咖啡館也有吧台,也能喝一杯
天井

越南人喜歡喝咖啡,河內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咖啡館,今天先介紹兩家老宅咖啡館。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VietJoe333上車是為了下車, 方向確定了,總能回到出發的地方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河內古城區- 36行古街與(迪化街)

越南三兩事
12 篇作品

河內西湖咖啡館與越南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