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man: No Longer a Hero
今天特意去電影院看了由James Gunn執導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超人》。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去電影院看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了,因為漫威在「MCU第四階段」開始的各種奇葩操作以及華納兄弟在其「DCEU」的各種崩盤讓我對這個題材的電影算是徹底死了心。不過在看到《超人》預告片的超高點閱量及對導演的信任下,我還是決定去看這部電影。尤其是在爛番茄、Letterboxd和Metacritic等網站紛紛給這部電影打出高分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大概率是精彩的。
不過看完電影之後,我對這部新版「超人」電影的感覺有些一言難盡。首先必須承認的是這是一部及格線水準智商的商業類型電影,甚至可以說是良好級別的。不過歐美的影評網站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分在我看來是有些虛高的;在我看來,這部《超人》電影的評分應該在「75」到「80」之間,絕對達不到「85」以上。爛番茄目前95%的爆米花指數和82%的新鮮度大概率是粉絲效應造成的,畢竟作為歐美漫畫角色中的第一人氣英雄,超人相關電影的粉絲基數還是很龐大的。他們也應該會在第一時間觀看這部電影並給給予積極評價,因此我覺得等一個月後再看相關分數可能會稍微客觀點。
在批評這部電影之前,我先來談談我對這部電影的積極評價。不過在正式點評之前還是需要強調一句,那就是我認為2025年版的《超人》電影在整體上是「好看」的,只不過基於「超人」這個角色的影響力以及觀眾對James Gunn的期待,我認為這部《超人》應該要做到「更好看」才行。同時這個觀點僅僅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如果有讀者認為有參考價值就不妨聽聽我的「一家之言」,否則也就不需要放在心上。我真的不認為我這麼一個平均日訪問量沒有幾個人的網站能夠對一部商業大片的票房有任何影響,而且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影響力的創作者也不會有人付費讓我來寫《超人》的負面評鑒。
第一,我很喜歡James Gunn在電影的開場就非常直接的切入主題。要知道華納兄弟所拍攝的DC超級英雄電影有個很大的創作陋習就是開篇必定要強調一次這個超級英雄的身世,仿佛不這麼拍就不是DC超級英雄電影了。
但問題是在David Corenswet所飾演的超人之前,絕大部分人至少已經看過Brandon Routh和Henry Cavill所飾演的超人了,甚至可能還有一部分觀眾都看過Christopher Reeve所飾演的最經典版超人了。因此那些真正會看「超人」電影的觀眾,大概率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超人是來自氪星,他的父母因為氪星即將毀滅而將他送到地球,然後他在地球上被一對農場夫婦收養並撫育長大。
如果David Corenswet版超人再按照這個模版來拍攝的話,那麼作為標準「三幕式」商業電影的「第一幕」就要被浪費掉。而現在的觀眾大多經歷過《復仇者聯盟》電影「無限之戰」和「終局之戰」的洗禮,對於超級英雄電影的閾值自然是提高了許多,因此任何「正常」的劇情設置都會被認為是不成功的。而James Gunn則另闢蹊徑地「開門見山」,並且還在開場就製造了電影的第一個懸念。這是非常範式的類型片編排方法,或許會被一些人斥為「沒有深度」,但不得不說這就是「爆米花電影」所需要的。
在短視頻時代,如果一部電影不能夠在3分鐘內吸引住觀眾,那麼此後大概率就很難再讓觀眾沉浸進去,於是這部電影的評價就肯定高不了,因此後續的票房就大概率只能平淡收場。這對需要5億美元票房收入才算成功的《超人》電影來說就是徹底的大失敗,但好在Gunn在開頭就抓住了大部分的觀眾。
第二,James Gunn的選角也是非常討喜的。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觀眾對於角色的要求其實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別出戲」。如果稍微復雜點闡釋就是演員不要太難看且演技在及格線之上。
這個看似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選角要求在好萊塢前幾年日益盛行的「政治正確」要求下變得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且不提好萊塢最近的商業電影在演員選擇上越來越挑戰大眾的審美之外,很多時候完全是強行為了符合「政治正確」而選擇一些只有「身份標籤」而完全沒有任何演技的演員。
我不能說David Corenswet、Rachel Brosnahan、Nicholas Hoult等人的演技是影帝影後級別,但最起碼看上去不會讓人覺得反感和出戲,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演技算是合格的。
第三,James Gunn在拍攝這個版本的《超人》電影時沒有刻意去追求「深刻」,而是完全按照一部商業爆米花電影的範式在拍攝。大概是從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開始,仿佛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不挖掘下超級英雄們的黑暗人性和痛苦過往就不算是超級英雄題材電影了。但問題在於不是所有導演都是Christopher Nolan,於是這些走「深刻」路線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大部分都在商業成績上很不理想;而由影評人或學院派把持的電影獎自然也不會授予這些電影,因此最後大概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在說了這麼多優點之後,那就應該談談這部電影的缺點了。總體來說,電影在劇情安排和演員選擇上的問題不大,但是細節及設定方面的瑕疵卻不少。如果是一些不影響觀感的瑕疵在這裡就略過不談,我想要評論的是那些讓我覺得有些不舒服或者感到智商被侮辱的情節設定問題。
首先,James Gunn將超人的親生父母形象給徹底顛覆了。當然,有人或許會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超人更好地接受他的養父母,從而完成他對「地球人」這個身份的徹底認同。可問題在於,如果要讓超人完成身份認同是否真的需要將超人親生父母的形象從如此改變呢?尤其是看過「超人」漫畫或影視作品的觀眾對於超人的親生父母已經有了既定的形象,如果沒有鋪墊或轉折是很難說服這部分觀眾(包括我)來接受這個設定的。當我看到超人的父母在那教唆超人征服地球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傻掉了。
其次,我有點不理解小氪這個角色的存在意義。通常來說,商業電影裡安排一個寵物角色通常是起正面意義的,比如它可能是主角的療愈對象,亦或者它是主角去完成某個人物的重要輔助。哪怕是在《疾速追殺》裡,小狗黛西的存在也是為了引出John Wick之後大殺四方啊!但在《超人》這部電影裡,小氪除了拆家、不聽話等表現外就幾乎沒有任何高光時刻。它在電影的行為甚至不能用調皮來形容了,完全就是一個「豬隊友」的設定。
可在這裡又出現了一個不符合邏輯的情況,那就是電影裡如果出現「豬隊友」的話,那這個角色大概率在後期是要倒霉的,否則這沒有辦法讓觀眾感到滿意。可是小氪在這部電影儘管拿著的是「豬隊友」劇本,可它的設定卻是主角團待遇。按照James Gunn的說法,小氪是按照他生活裡收養的一隻狗來設計的。這個說法讓我有種被「喂屎」的感覺,因為我感覺我像是被導演玩弄了一場「強制愛」。當然,導演有他的創作自由,但我也有我批評的自由,我是非常討厭小氪這個角色。
再次,超人的女友露易絲大概是所有「超人」系列影視劇裡最差的一個。我不是說Rachel Brosnahan的演技有問題,而是導演和編劇在設計這個版本的露易絲出了大問題。如果要打個比喻的話,James Gunn所設計的這個露易絲讓我想起了國產劇中所謂的「大女主」們。看上去露易絲非常有思想也非常有獨立精神,可當你去細究她的台詞時卻能夠感受到所謂的「思想」非常空洞而所謂的「獨立」也非常蒼白。簡單來說,James Gunn版的露易絲完全淪為了一個「胡攪蠻纏」的女朋友。甚至不客氣地說,瓊瑤筆下的那些女性角色都要比露易絲要豐滿和立體許多。
按照漫畫的設定,露易絲的身份是記者。再結合漫畫的誕生年代和背景,那就更能知道露易絲獲得這個職業的特別和不容易,因此就能立住露易絲作為「獨立女性」的人物設定。而且在以往的影視作品裡,露易絲儘管也是一個需要超人來營救的傳統女主角形象,可她身為記者的專業性是存在的,這也能讓大部分觀眾接受露易絲作為超人的女朋友。可在James Gunn這裡,還有誰能看到露易絲的記者專業性?最為關鍵的報道居然是由吉米·奧爾森找到線索和關鍵信息的,而這篇報道能夠被發表也是因為主編佩里·懷特的鼎力支持,所以露易絲的作用在哪裡呢?
最後也是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反派萊克斯·盧瑟的設定簡直是災難級別。作為超人在原作中最強大的對手,盧瑟可不僅僅是個「嘴炮」。儘管盧瑟的確是依靠他的智商在玩弄超人,但在這部《超人》裡卻絲毫看不到盧瑟的智商有多高,甚至我只感覺到盧瑟只是個有些小聰明的「巨嬰」罷了。
如果盧瑟只是個單純的反派,也就是那種守關BOSS就算了。但問題是這部《超人》裡,James Gunn給盧瑟的戲份幾乎和超人相同,因此這應該是一部「雙雄會」電影才對。在「雙雄會」的角色安排中,如果反派太弱或主角太強都會導致整個電影在觀感上出現非常不平衡的感覺。
而且既然是「雙雄會」設定,那麼也應該給盧瑟完整的背景故事才行。可事實上是電影裡絲毫沒有交代盧瑟的過去,同時也沒有說明他與超人的仇恨在什麼地方。雖然James Gunn在影片的最後提了一嘴,大意是超人的存在讓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上有了致命威脅。看上去Gunn給了盧瑟一個仇恨超人的理由,但這個理由能夠站得住腳麼?這完全就是過往超級英雄電影裡出現過的那種「預製菜式」反派主角。所以,盧瑟哪裡擔得起「梟雄」的設定?因此這個電影的平衡性就被打破了。
最後的最後就是其他配角了。James Gunn一直被認為是擅長拍攝「群像戲」,而這部電影裡不管是正面陣營裡的「正義幫」還是反面陣營裡的工程師和超霸其實也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但相較於他們的亮點,他們的問題其實更大。第一就是「正義幫」過於搶戲,作為一部超人電影,其實是不需要其他超級英雄來加入的,尤其是這些超級英雄的表現居然還有趕上超人的趨勢。第二就是反派中的工程師和超霸在設定上和盧瑟是一樣失敗的,甚至我不覺得為何需要兩個反派配角,事實上完全可以整合成一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