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筆記|電梯|在台北,想看到完整的天空就得要付錢

有時候我會想,電梯是不是一種奇怪的空間。
電梯不像房間那樣可以待很久,也不像走廊那樣有去有來。電梯就像一個被設定好的盒子,把人從某一個樓層送去另一個樓層,過程中沒有風,沒有聲音。上升時,會有增重感;下降時,會有失重感。像是被輕輕拋起來,然後又穩穩接住。
進到電梯裡,我總會不自覺安靜下來。不只是我,連大家都安靜。
無論電梯裡有兩個人還是八個人,總是很少交談。我們彼此站著,看著樓層顯示器變化,或是看手機,或是看著螢幕顯示的樓層跳動,假裝自己好像在思考什麼。
那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無言的距離。明明彼此站得這麼近,卻好像離得非常遠。
有了電梯才能越蓋越高
我猜想,電梯是從樓梯延伸出來的吧。
我想像以前的人們還沒有電梯時,只能靠著自己的雙腳一階一階往上爬,氣喘吁吁地走到五樓、七樓、十樓。那時候的「高度」是靠身體一點一點去換來的。古早時的「高樓」可是金錢的象徵、貴族的權利,舉凡歷史上的高樓都是教堂或是碉堡。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電梯讓我們瞬間上到三十樓,幾秒鐘就完成了原本需要流汗的旅程。車子、火車讓我們水平移動,而電梯而讓我們垂直移動;只不過,代價是,我們幾乎忘了自己是在移動。
那個過程變得毫無感覺,也沒有重量。

電梯讓人類可以向上發展城市空間,造就了今天玻璃帷幕、鋼筋叢立的都市景觀。但這種垂直堆疊的空間,雖然效率極高,卻也帶來一種新的壓迫感:
在都市密度極高的地區,仰望四周幾乎只看到水泥建築物的牆面;陽光難以直射,空氣不流通,天際線不再開闊,而是被切割成無數狹窄縫隙;這些摩天大樓之間形成了一種令人窒息的「都市峽谷」、「水泥叢林」,人變得渺小也被封閉,彷彿困在某種混凝土迷宮中。
電梯正是這種都市壓迫感的象徵之一。你進入電梯,就像進入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被「輸送」到某個預定位置,無法主動偏離路徑、也無法逗留或轉向。一種「被決定的」人生流動模式。
台北的天空是破碎的
我住的城市,樓房越蓋越高,電梯往上推升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站在高樓上,我以為我會看到很遠的地方。但事實上,我什麼也看不遠。我的視線總是被另一棟大樓擋住,或者被窗框切割成一塊又一塊。
台北的天空很小,不管你在哪裡,總會有什麼東西從旁邊伸出來,搶走你的視野。有時候是一棟 101,有時候是世貿大樓,有時候是一根天線或高壓電纜。久了,我習慣了破碎的天空,習慣了看不見全貌的生活。
我在台北四處走動,卻始終離不開台北 101 介入我的視線。
台北的天空永遠是被破碎的,而台北 101 永遠會筆直地介入所有路人的天空。當我抬頭時,台北 101 的高聳反而成了另類的壓力,讓我窒息到難以呼吸,只有在一定的適當距離才能欣賞它(如:象山、陽明山)。

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看,這大概是我對台北 101 的印象。
在台北,如果你想要看到完整的天空或是街景,只能用高度來換得「完整」的視野。我爬的比路人高,就比路人能看到更多的台北;但是,整個台北最高的地方竟是在台北 101 的觀景台,只有到了這裡,才能將台北盡收眼底。
看來,打不過就只能加入它了。
直到有一次,我搭電梯到台北 101 的觀景台,站在城市最高點往下看,那一刻,整個台北的風景突然攤開來,像是一張被揉皺很久的紙,終於被攤平了。視線的阻礙不見了,天空也變大了。那是一個難得完整的天空,一個從頭到尾都可以一口氣望穿的視野。
可是我也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在台北,如果你想要看到完整的天空,你必須付錢。
觀景台的門票不便宜,一般成人票為新台幣 420 元,學生、軍警、敬老、愛心票為新台幣 300 元。漂亮的風景和完整的天空,是用鈔票換來的。
不付錢的話,我們只能待在平地,被無數棟建築包圍著,被切割成一格一格的天空施捨一點光亮,像是在縫隙中偷看世界。

天空,本應該是免費的吧?
天空不是誰的財產,不屬於哪一棟建築,也不應該被某張票控管。
可是在都市裡,卻變成了一種需要條件才能看見的風景。要有錢、有時間、有意願走進那台特定的電梯,然後用幾十秒從地面被拉到雲端,才能換來短短的幾分鐘俯瞰權與仰望權。
城市的設計讓我們習慣低頭生活。滑手機、看捷運資訊、避開人潮,我們習慣把視線壓縮在地面兩公尺內。就算天空出現,也只是當作氣候的一部分。藍天只是晴朗,灰天就是陰天,我們不再真正去「看」天空。
想看完整的天空就需要增高自己,搭上電梯。
記得天空的樣子
有時候我會懷疑,我們是不是在某個時候,把「看見天空」這件事,當作一種觀光行程了?就像去水族館看魚、去動物園看大象那樣。我們不再擁有天空,而是被允許短暫地「參觀」天空。
但我不想要這樣。我想重新記得:
天空是給所有人的,不需要門票,也不該被高樓搶走。
哪一天,我想再搭一次電梯上 101。但不是為了風景,不是為了高空自拍,也不是為了視覺的快感,而是想對著那個高高的天空:
我們還記得你本來的樣子。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