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哥

@xavier880922

📝📝:OpenAI 與 Anthropic 的商業之爭|比起「炫技好玩」企業更在乎「穩健好用」

當前 AI 賽局的重點不再是誰更「酷」,而是誰能更可靠地替企業產生可衡量的價值。

📝📝:55 歲的中學校園清潔工贏得眾人熱淚|Richard Goodall:2024 美國達人秀冠軍

在參加美國達人秀以前,Richard 從未搭過飛機,也沒來過加州;他坦言,來參與達人秀的試鏡「從未在我的雷達上」

📝📝:AI 科學家的興起|Stanford 舉辦全球首場「全 AI 學術會議」

Agents4Science 的每一篇論文皆由 AI 代理撰寫,每一份評審報告也由機器學習模型生成。人類角色,僅限於觀看發表與參與討論的與會者。

📝📝:物件筆記|滑鼠與鍵盤|數位世界的兩種腳本:自由與規範

鍵盤是機械式、規格化、低容錯的語言入口,而滑鼠是高度自由、視覺導向、容許即時調整的動作延伸。

📝📝:對 ChatGPT 粗魯一點,反而表現更好?|語氣如何影響大型語言模型的準確性

當使用者對 ChatGPT 採取更粗魯的語氣時,模型在多選題中的答題準確率反而更高。

🎥🎞️📝《天作之合》| 約會市場上的人們貼上營養標示,如同物品一般對待彼此

客戶往往把約會當作市場交易,藉由健身、醫美、精心打理形象來「提升價值」,並像投資人一樣計算風險與回報。

📝📝:當前 AI 泡沫是 2008 金融危機四倍|相比 90 年代網路泡沫,更是達 17 倍

資本錯配不僅出現在 AI 領域,還包括住宅與商用地產、NFT、以及創投領域。以 GDP 比例衡量,這些由低利率催生的錯配資本,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場投機狂潮。

📝📝:比起輸贏,我更想知道你的思想脈絡|哲學教授 Peter Boghossian 力推的方法:街頭知識論

美國哲學教授 Peter Boghossian 將知識論帶入日常生活的對話之中,強調透過提問來鼓勵批判性思考,而非直接爭辯或試圖說服。

📝📝:史上第一位 AI 女演員將進軍好萊塢|Emily Blunt:請停止奪走人類的連結 ​

這位虛擬演員的創造者是荷蘭喜劇演員 Eline van der Velden,她正式宣布 Norwood 即將進軍影視圈,並正在為這位虛擬演員尋找經紀人。

📝📝:永遠只能贏的辯論,算是交流嗎?|Charlie Kirk 的姿態是一種「表演藝術」而非「建設性辯論」

Kirk 的辯論模式,像是在 Prove Me Wrong 的場合;本質上更像是是種「表演藝術」而非「建設性辯論」。​

📝📝:從助教的視角看大學生涯|教室應該拿來交流,順便留心你身邊的「怪物」同學

面對一群對社會學理論感到困惑的新鮮人,他們尖銳的提問 「學這個到底有什麼用?」 促使我重新設計教室的本質和意義。

📝📝:大型語言模型的鴻溝|非洲語言在 AI 革命中的被邊緣化

非洲大陸上估計超過 2000 種語言中的大多數面臨著一個轉化的障礙:這些語言主要以口語形式存在,缺乏足夠的書面文本來訓練 AI 系統。

📝📝:我的媽媽,可以不是代理孕母|從美國 SAT 和法國 BAC 的考試重新設計國寫題目

我試著借鑑西方的論述傳統,從美國 SAT 和法國 BAC 的考試重新設計這次的作文題目。

📝📝:電腦科學不再是金飯碗|LinkedIn 經濟機會長:如果你有資工學位,那有輔修哲學嗎?

Raman 指出,過去那種可預測的道路:獲得這個學位,然後得到那份工作。已經不再適用。

📝📝:古希臘、古埃及、古羅馬都是被西方偽造的文明?|西方偽史論在中國的興衰

「西方偽史論」是一股在中國互聯網上浮現並迅速蔓延的非主流歷史觀點,其核心主張具有強烈的反智主義色彩 。

📝📝:Claude Opus 4 的自我防衛機制|模型遭到辱罵太多次將會主動停止對話

Anthropic 最近為其旗艦模型 Claude Opus 4 及 4.1 新增了一項特殊功能:在特定情況下,AI 可以主動結束與使用者的對話。

📝📝:物件筆記|電梯|在台北,想看到完整的天空就得要付錢

你進入電梯,就像進入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被「輸送」到某個預定位置,無法主動偏離路徑、也無法逗留或轉向。

📝📝:導入 AI 後,反而感覺比以前更忙|史丹佛研究員:AI 運行的環境和任務過於「無菌」

Denisov-Blanch 發現,目前業界所宣稱 AI 能帶來的「生產力榮景」,其實過於誇大也同時忽略了背後的隱藏成本。

📝📝:中元祭為何是「雞籠」而不是「基隆」| 宗教儀式所建構的民族認同

中元祭作為全台最大的宗教盛事,曾特此正名為「雞籠」中元祭,以凸顯台灣的移民歷史以及民族多元性。

📝📝:Katherine Hayles 談 AI 與創造力|不需以人類的標準檢測機器的創造力

我們不需以人類的標準檢測機器的智能,機器本身可以偶屬於它們自身脈絡的感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