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哥
📝📝:文學的閱讀訓練早已培養 AI 的認知素養|沉浸故事的同時,又能當作客體分析
一方面相信故事真實,另一方面分析其結構,正是文學中最複雜高級的認知技巧之一。這項思維彈性,正是當今 AI 整合世界中最寶貴的能力之一。

📝📝:物件筆記|洗衣機|被藏起來的機器,與那些一起被沖走的記憶
洗衣機的隱形,不只是因為管線與空間設計,更是一種象徵性的文化語法:洗衣這件事不該被看見,本質上是低階的、日常的、可以忽視的。

📝📝:全球 AI 發展進入「奧本海默時刻」?│ 美國啟動「AI 曼哈頓計畫」站穩科技霸主
AI 的發展可能需要如同當年製造原子彈、登月計畫那樣的全國性投入與決心。

📚📑📝:碩二下的書單
一起來閱讀!

📝📝:讓 Claude 經營一台販賣機靠譜嗎?| 錯估商品價格、甚至直接免費贈送商品
AI 在商業營運方面確實有些許慧根,然而,研究也發現,AI 無法理解「成本」,最終導致錯估商品價格、甚至直接免費贈送商品。

📚📑📝《𝐊𝐞𝐥𝐥𝐨𝐠𝐠’𝐬 𝐒𝐢𝐱-𝐇𝐨𝐮𝐫 𝐃𝐚𝐲》| 誕生於美國大蕭條的勞動改革:一天工作 6 小時
凱洛格公司一天六小時工作制(six-hour day)的實驗,是美國職場史上最引人入勝、最具前瞻性的創新之一。

📝📝:你的影片很有可能被拿來訓練 Gemini 與 Veo 3|Google 主張是為了「讓產品體驗更佳」
Google 正大規模利用 YouTube 平台上龐大的影片資料庫,作為旗下 AI 模型(包含 Gemini 與 Veo 3)的訓練素材。

🎥🎞️📝《造山者》:一段從矽盾到國運的技術發展史|文科生也看得懂的半導體紀錄片
台灣究竟是如何從一個人均 GDP 不到 400 美元的發展中國家,蛻變為掌握全球科技命脈的關鍵力量?

📝📝:ChatGPT 用生產力取代學習的努力|MIT 媒體實驗室研究思考外包的代價
MIT 發現,AI 在便利性上的給予,可能會悄悄地在認知深度、記憶保持奪走同等的價值。而代價卻十分高昂,研究人員稱之為「認知債務」。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是這個「人」的內容是什麼?|《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專訪
黃勇嵻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中的「人」,到底指的是什麼樣的人?

📝📝:你可能搞錯 AI 的本質|數位媒體學者 Lev Manovich:GenAI 吸收全人類的文化、語言、創意
GenAI 模型不僅僅是創作藝術作品的新工具,打從被啟動那一刻起,就已在模擬一個思考、感受中的人類主體。

📝📝:遲早會崩潰的資訊體系|數位科技提升工作效率的背後,隱藏著能源的大量消耗
人們之所以甚少思考數位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是因為支撐這些行為的基礎設施大多隱身於我們的視野之外。

📝📝:一隻由數據和資料組成的機器狗,如何用「排泄」出來的評論撼動藝術?
當 AI 能夠模擬人類的語言風格,產出看似具有洞察力的評論時,什麼才是評論的本質?

📝📝:數位文化的便利是奠基於自然資源的開採|土地到大氣層,從人文研究走向行星尺度的媒介政治
看似無形的數位生活,其實依賴著極為具體的物質基礎設施:資料中心、光纖電纜、再生能源農場、衛星系統,以及支撐這一切的行星尺度自然資源與政治經濟。

📝📝:從翻譯工作洞察我們的AI未來|效率提升反而擴大翻譯市場的需求總量
關於工作流失與「AI 末日」的聳動標題加劇了求職的焦慮,但若深入觀察,真相其實更加細緻。大型語言模型不僅沒有取代翻譯的從業人員,反而進一步擴大了翻譯市場的需求。

📝📝:畢業後先去 Gap Year、勇敢越級打怪、努力就會成功|有錢人的「奢侈信仰」其實相當有害
在今日的社會真正能區分階層的,不再是誰穿得最貴、住得最大,而是誰能夠說得最「政確」。

📝📝:人類社會尚未有能力應對 AGI|DeepMind CEO:先建立「肯定沒有意識」的 AI
一些專家如 Yann LeCun 認為沒有重大風險,而其他如 Geoffrey Hinton 和 Yoshua Bengio 則警告默認會導致災難。Hassabis 相信「正確的答案在中間」。

📝📝:LLMs 如何顛覆傳統科技採用曲線|你跟 Bill Gates 都用相同的 ChatGPT
出人意料的是,AI 的未來確實已經到來,而且分佈驚人地均勻。這種強大 AI 能力的民主化代表了真正的權力向普通人的轉移,創造了一場打破歷史採用模式的技術革命。

📝📝:物件筆記|手錶|脫下手錶後去野外待一周,時間的「流逝感」消失了
人類並非為抽象時間而生。雖然低頭看看手錶,我們就能獲得確切的時間;我們需要節奏、需要日夜、需要變化來定位自我。

📚📑📝《區判》| 社會階級如何決定生活風格?社會學大師 Bourdieu 對風格品味的洞見
Bourdieu 基於資本、習性和社會空間的概念引入了更為動態的模型。解釋人們為何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偏好,甚至政治觀點;不僅僅是因為金錢,更是因為深植的社會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