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一個法國故事中的兩個中國古代小案【待考查】
IPFS

Barbery的小說說實話,沒有什麼意思,就是那種文字表達一般的感覺,當然也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因為原文是法文的。不過,有一個彌補性的小地方,很有意思,就是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在女主人公探索心路旅程的時候,每一個節點都穿插了一些古代的小故事。小說本身是在日本京都的背景,然而,穿插的小故事卻有幾個是中國古代的故事。今天,就在這裡講兩個穿插的小案。【我嘗試考證這兩個小案,可是沒有找到原文的出處,有點不確定,於是先把小案記下來👇】
範寬小案——被淚水暈染的山茶花
我平常並不研究書畫,所以並不是很清楚範寬的大名。作者Barbery在第八個穿插的故事裡講了範寬的一個小故事。
說範寬很喜歡自己的一個孫女,這個孫女每天都求著範寬給自己畫一朵山茶花。這樣一下就過了十年。小孫女十五歲的時候突然夭折了。範寬在孫女夭折後給孫女畫了一朵山茶花。範寬的淚水打濕了山茶花,讓淚水暈染過的山茶花在淚眼婆娑的範寬眼裡成了自己最完美的作品。
石濤小案——石頭和苔蘚
有明代皇族血統的石濤本來姓朱,後來因為明末清初崇禎皇帝的關係幾乎被滅族。在被搭救的情況下,石濤出家為僧,才有了這個名字。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名字,石濤很喜歡畫石頭,山啊石頭啊出神入化。不過,作者Barbery講到,石濤跟朱耷說自己其實最喜歡的是苔蘚,不畫苔蘚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趴在石頭上的苔蘚其實就好像是愛,如果能畫出栩栩如生的苔蘚,那才叫真的能把愛孕育在筆下呢。
這兩個小案大致就是這樣。因為是通過英文讀到,所以想要找找中文的原文,只是沒有成功。如果您能夠找到這兩個小案的出處,請不吝賜教♥️♥️♥️
這本書自身的故事其實並不很特別,是關於愛的。上次說到看書看最後一句,這本書其他的地方我並不是很喜歡,但是最後兩句卻覺得很出彩👇
She left out a silent cry within, a terrible, magnificent cry, which brought her birth and death -- and rebirth, at last.
'There is only love,' said Paul. 'Love and, then, death.'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