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另類的現場錄音專輯《Running On Empty》

DuncanLau
·
·
IPFS
·
上一篇寫音樂的文字,提到一曲《Running On Empty》,是在1977年推出,又將近五十年了。是Jackson Browne的重要作品,也是同名專輯的主題曲,專輯很值得說一下。

這張專輯被列作現場錄音專輯,但其實只有三、四首歌是真正的傳統,在演唱會現場收錄的,而且都不是舊歌,而是新近完成的作品。其餘的,是樂手們在全國巡迴演唱期間,在路上,旅遊巴士上,酒店房間內,演唱會後台中,有時間和有想法的片刻,一點一點做出來。我沒有聽說過有其他類似的專輯,因此可以大膽說,這可能是獨一無二的現場錄音專輯。

在美國,一次全國巡迴演唱是可大可小,有些天皇巨星級,只會在最大的城市,在室外球場舉行的,由東岸到西岸,可能只有十場八場而已。一般情況下,算有點叫助力的樂手,會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甚至安排到一些人口較少的城鎭,這樣由東岸到西岸可以用幾個月時間,甚至更長。通常他們都乘坐旅遊巴士,很多樂手有自己的私人巴士,經改裝後,有更大空間,可以相當舒適。通常在演出完結後,便坐巴士離開,到下一站的城市,很多時車程大約四、五小時,到達後入住酒店,休息和準備下一場的演出。通常在連續三、四天後,會休息一下。這樣的生活大概不少人嚮往,尤其是行外人,天天去不同旅遊,如果是歐洲範圍,更加是週遊列國。如果是短暫時間,一兩星期,甚至一個月,大部分人會覺得羨慕,但一、兩年,天天如是,都分不清自己身處那個城市,其實也不是樂事。

由於這張專輯的背景和內容,普遍介定為描寫巡迴演唱的生活和體驗,不過也不是如日記般記錄事情,有時是借題發揮一下。譬如他翻唱一首六十年代舊歌《Cocaine》,就是大麻,Browne自己改了一些歌詞,就是描寫搖滾歌手很多時都靠軟性毒品,來自我放鬆和加強創作靈感,這自然是巡迴演唱生活的一部分,他也毫不掩飾。

專輯的主題曲和另一首叫《The Load-out/Stay》的歌,分別放在第一曲和最後結尾(原來就是A面第一首和B面最後一首),正好概括地總結這張特別的專輯,而且都是在演唱會中收錄的,也先後作為單曲推出,成績亦不相伯仲,都堪稱代表作。主題曲的由來,是因為Browne每天開車往返錄音室,路程只有幾個街口,他從沒留意汽油計,直至一天警報出來,嚇了一跳。他一直在幾乎是空的油缸中,天天奔波,從而延伸到覺得這代人也是這樣子的生活,最後得到不少共鳴。

至於結尾的一曲,則實實在在地描述巡演的生活。我們大概聽過不少說演出者的滋味,甚麼對人歡笑背人垂淚,相當慘情。但這一曲卻完全相反,他描述在路上,長路漫漫,當年也沒有甚麼娛樂,看看書,聽音樂,頂多可以看錄影帶。而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感覺又沒有大分別,好像十分沉悶和公式化。但一上到台,群眾歡呼,射燈照到身上,他便活起來,完全明白為何而來!

自己曾經在演唱會中看過聽過,最初是他一個人坐在鋼琴前,自彈自唱,然後結他手出現陪着他,再有低音手加入,再來另一位琴手,他自己站出來掛起結他,最後鼓手也出來,Full band進入高潮,提醒大家要盡興,因為當明晨太陽在這個城市升起,觀眾大概準備上班時,他們應該在離這城市的幾百哩路上,向下一站進發了(就是不知何日會再聚了)。

而巧妙地,他將一首六十年代的流行曲《Stay》接入成為歌曲的尾段。這首歌的歌詞就只是求觀眾多留一會,大家那麼高興,留下來,多玩一首歌如何?因此,這首歌十分受歡迎,大家都覺得感動,而樂手們都拼盡全力,高潮迭起,即使是聽唱片,一樣為之動容!

這張專輯的歌全部只有這個現場版,沒有另一個以最高效果計算出來的錄音室版本,是相當大膽的嘗試,特別是近五十年前,錄音技術相對簡單,有些不太完美,例如會聽到巴士的引擎聲,或者有些編曲略嫌簡單,但無損這張專輯的成就。


聽歌時間:

主題曲配上「在巡演路上」的各式照片。
翻唱《Cocaine》,加進他自己寫的新詞,顯露他幽默的一面。
這首歌是在旅遊巴士上收錄的。
這一首是在假日酒店房間收錄的。
深刻描寫歌手在巡迴演唱中的日常和心態,感激歌迷的做就。
他在2004年入選搖滾音樂名人堂,在領奬後和樂隊表演。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社區客廳

雜談所謂美食(打風落雨篇)

仿如直系親屬的伴奏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