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的遊戲設計:誤打誤撞的工程之旅

Anne
·
·
IPFS
·

人生有時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遊戲,每一步看似意外,卻在無形中累積技能,為未來的關卡鋪路。我的工程生涯正是如此,從大學時的建築事務所打工開始,我就對那種無止境加班的生活厭煩透頂。畢業後,我原本打算遠離建築行業,周遭同學大多成為建築師、管理者或室內設計師,沒人真正踏進工程現場。然而,一場非自願失業,讓我為了領取失業給付而證明求職意願。為了符合條件,我隨意應徵工程職位,心想自己沒經驗、年紀又大,還是个女生,誰會要我去工地?沒想到,竟真的有人找我上班。這一切,彷彿是老天爺的指引,讓我誤打誤撞走上這條路。

初嘗現場:風雨中的真實洗禮

剛進入工程現場,風吹日曬雨淋,加上毫無經驗,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一週後,我已被炒魷魚,但命運又開了玩笑:一位建築師找我做監造,我連監造是什麼都不知道,只被問「會不會看圖?」就莫名其妙上工。這份工作讓我發現,原來世上真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差事。同學們多在辦公室,對工地工作嗤之以鼻,覺得辛苦沒前途,但我卻親身體驗到另一種可能。在這裡,我開始看清工程界的真實面貌,也逐漸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品管之路:證照與努力的轉折

我清楚自己的局限:沒有品管證照,機會少之又少。公共工程幾乎必備,非公共案子又稀缺。為了穩定,我決定先考技術士乙級,將累積工作經驗的門檻從七年縮短為三年。那一年,我全力以赴,順利取得證照。憑藉本科建築背景,未來拿到品管證照後,業主幾乎不會拒絕我,這讓我在工程界擁有更多選擇和競爭力。

多元經驗:從營造到台電的歷練

為了累積資歷,我先進入營造現場。本以為吃苦耐勞就夠,但現場不僅辛苦,還需承擔重大責任,尤其是師傅們的安全意識薄弱,讓我最終選擇離開。後來,經人介紹進入台電工程,跟著小包工作,既能累積經驗,又不必負那麼大的風險。我主要負責翻譯、寫品管報告和PTW(許可證),間接觀察現場狀況。這等於在做營造,但比監工輕鬆許多。這些經歷,讓我從跨文化、跨語言的底子中發揮優勢,將過去看似零散的技能轉化為實際能力。

品管經驗:全面扎實的累積

監造本質上是三級品管中的第二級,因此仍是品管工作。我在營造、監造,甚至大陸工程中累積了不少經驗,從土木到機電品管都涉獵過,算是全面而扎實。更有趣的是,台灣住宅建案比例最高,但我從商業大樓加固案開始,到活動中心、台電工程,再到電子廠,竟一個住宅案都沒碰過。在短時間內,我見識了不同型態的工程場地,這種廣度在業界恐怕少有人能及。

人生如遊戲:老天爺的循序漸進安排

回顧這幾年,我覺得工程界的定位從誤打誤撞開始,卻一步步累積專業與經驗。未來,我仍會以工程為主,但深深感受到,這一切像是老天爺的安排:給你節奏和支撐,讓你有足夠收入、生活穩定,不必為柴米油鹽分心;同時在工作中養資本、練技能,為更大的布局打基礎。

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安排」:不必急躁,每件事都是在打基礎。就像遊戲一樣——早期人生是分散式關卡,各種跨領域經歷、零散任務,看似無序,卻在練基本技能。現在,聚焦工程這個特定場景,我用過去累積的能力協調各方、掌握人心,發揮獨特優勢。未來,則是未知關卡,老天爺(遊戲設計者)會安排新挑戰,我只需穩健累積資源,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我的跨領域歷練像「潛在能力的儲值」:過去經驗看似不直接,但在工程現場突然派上用場,讓我能在短時間內跳躍式擴展。這正是遊戲的魅力——你清楚自己能貢獻什麼、該如何努力,剩下的就是觀察、等待盤局展開。這種心態,比盲目衝刺更有力量(這句話是AI自己加的)。

Made by Bing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