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書:第二日,那一餐
廉價從來不是恩賜,而是人性最容易被收買的方法。
我們圈子裏總是在流行一句梗,人生一大難題:今天中午吃什麽?
那一天中午,我也是這樣一邊想一邊在外賣平臺刷著那些商家,看看中午到底吃什麽好?
直到我刷到了一些極其低價的商品后,一開始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心裏暗爽,撿到了大便宜。
而我在仔細一想,這種價格真的低的很不合理,一個三文治一分錢,一瓶罐裝飲料幾毛錢,一些套餐,有飯有肉有菜2.88元。這種極其不正常的價格,令我遲疑了,甚至是令我產生了恐懼。
我開始擔心,它質量真的有保證嗎?真的沒有科技與狠活嗎?這種低到離譜的價格,到底夠誰分賬?是平臺?商家?還是騎手?抑或是其上下游的公司?
就在我困擾在這種擔心裏的時候,我旁邊的同事突然拍了拍我,他跟我說他也看到了另一家低價外賣的門店,問我要不要試試這家。
那時候我是拒絕的,他一臉疑惑和不解,問爲什麽不點,我説這太便宜了,你不擔心這是科技與狠活嗎?
他就説這是商家搞活動,現在外賣平臺之間相互打仗,推出這些活動讓我們去光顧。
我聽完他的話后我實在覺得詭異和扭曲,難道這種現象是值得歡呼的事情嗎?最後我還是委婉拒絕了。我半開玩笑地說,反對内卷,從我做起。
最後我去一家壽司店吃了一碗麵條,這次經歷令我開始想,就算真的吃了那幾塊錢的外賣,你真的覺得自己占到便宜了嗎?即便占了這些便宜又怎麽樣?我實在搞不懂,他們在歡呼什麽?在狂歡什麽?
也許,在某些時刻我們開始不再追求好吃,不再講究吃飯這件事本身?
是不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忙,越來越累,只想趕緊把一餐解決?
是不是因為生活把我們壓得沒有力氣去挑、去選,甚至去感受?
到最後,我們不再挑食物,也不在意健康與否,而是被挑選怎麼餵養才不會死。
連吃飯都要像考核任務一樣去完成,去應付,把過“生活”變成過“工作”。
生活和工作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甚至工作過度入侵生活,而我們的生活就變成了工作模式,結婚生子,那是家長和社會的考核,另一半條件怎麽樣那是相互的考核,下一代聽話與否那是學校和家長的考核,還有吃飯,睡覺,甚至是呼吸……
這就是我看到的因果關係,把生活活成工作模式,即便下班也只是換了個地方,換了個“職場”身份在上班,也許那個職場叫學校,那個職場叫家庭。我們一直在這種焦慮和壓力裏面無法喘息,所以即便有那麽一點點的優惠和便宜,我們也要去貪。
因爲這樣做,至少能夠保證,這是在我的掌控之中的,這是一定會有的獎賞。也許這就是那些同事們爲此歡呼雀躍的理由。
他們以爲,這次便宜占了后不用付出什麽代價,而代價已經顯而易見,那就是亞健康和老年疾病越來越年輕化,而爲此歡呼的人,其實他們是僥幸,反正我就吃了,有沒有事就吃了再説。而他們忽略的是,如果身體出問題了,要給出去的錢和精力,是這優惠價格的好幾十倍。
到時候,那句圈子裏流行的梗從“今天中午吃什麽?”到“今天中午做什麽檢查項目?”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