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认不出春天
近年来还乡,总有种难以言说的空寂感。

故乡是个长江边的小县城。每次回去,都惦记着上江堤转转。长江的水,大部分时间是浑黄中泛青绿,天气好时却还能看出点蓝色。对岸就是安徽,平野一望无尽。只有在江那边回望,才惊觉这边确实是江南丘陵,坑坑洼洼,山势连绵。


小时候还不住县城里,从乡下忍着晕车颠沛快两个小时来城里,又匆忙赶往江边渡口,坐船去对岸爷爷奶奶家过年。天气似乎总是灰暗的,唯一的亮色是江边商贸城那里,有人卖气球。在冷风里钻上江堤,上面总是有积水的,要踩着砖头过去,踏上锈蚀的铁楼梯,翻到堤坝外。船就在那里候着,踏上去,脚步下钢铁沉闷地震颤,隆隆作响。
到了船上,我总不去船舱里坐着,而是要小小的身影站在栏杆边看江水。江风凛冽,吹散船上的铁锈味和机油味,我在心里轻轻哼,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些年江水涨落,渡口的位置也变了又变。江边建起健身步道和公园,还新造了楼阁书院。东北边,小孤山和澎浪矶隔江相望,苏轼诗“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指的就是这里。身后山石嶙峋,陡峭突立,坡下的房子成了危房,每逢暴雨,都要疏散。



回想起来,其实在这小城,只生活了八年。甚至没有我在上海的时间久。不过年少的岁月要格外悠长,隔了三年就好像翻天覆地。闲逛到初中学校前,在门口凝望,已经认不出哪一扇门哪一扇窗曾经属于我们。教学楼上贴的金色标语,以前就是这几个字吗?这熟悉又陌生的楼宇,难以相信它承载了我们那么多叽叽喳喳的青春。拥挤的教室,稚嫩的面孔,陈旧的桌椅,凌乱的书本,好像记忆中那褪色的模样才是真实,眼前这真真切切的清晰影像却显得虚假。



从什么时候起,回到故乡,已经感觉自己是个异乡人。我这个过客只是格格不入地在自己长大的街道上游荡,没有交游,难寻联结。有时候会恍惚觉得县城好像在衰败,不然为什么显得那么空落呢?可能也许只是因为故人星散,和我一起长大的人们如今都有着各自的生活,我在缅怀一些空空荡荡的东西罢了。

一岁春风一岁花,孩子总要离开家。

跋山涉水,渐行渐远,已然忘却,你的美。
就像候鸟,认不出春天。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