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流的所思所想

Miles
·
·
IPFS
·

我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不善於聊天。
會這樣認為的原因,我猜是跟成長經歷有關吧。

回憶起小時候,大約是國小的時候,那時候的我跟同學、朋友聊天、交流都非常自然、不做作。

直到發生那件事。

那是我與曾經的好友翻臉的日子,原因我至今都不知道。
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為這件事情影響了我很久很久,就連現在我都還記得。
雖然實際上的細節已經差不多忘光了,但當下那強烈的情緒,還是隱隱約約影響著我與人的交流。

我記得,那是一個平常的日子,我一樣去上學,一樣跟好友打招呼、聊天。
話題內容我已經忘了,我只知道,聊天聊到一半的時候,他突然很生氣地推開我,並用憤怒的表情對我說:「你好煩啊!」

當下我只感受到一陣錯愕,以及周遭同學們投射過來的目光。
除了錯愕之外,第二個產生的情緒,我想應該是羞愧吧,只是我不太確定。
畢竟我還小,不懂得如何辨別情緒。

那次事件之後,我整日無心上課,
腦袋一直在想:為什麼我的好友會突然對我態度這麼差?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這種找戰犯的心情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就連晚上睡覺時都還在想著。
隔天早上,原本很期待去學校,變成完全不想起床,甚至出現恐懼的念頭。
這應該是一種防衛性反應吧!

我也沒有跟父母傾訴我的想法與情緒,就任由情緒隨著腦袋的疑惑吞進肚子裡。
但傷害已經造成,關係也回不去了。

後來,我也漸漸看開我跟舊友的關係,也結交了一群新的好友。
直到快畢業時,這位舊友似乎有想要與我再次接觸,只是我已經將他視為一般同學,不再搭理他。

這件事對我的影響,遠比我想像中還廣。
我發現我防衛心挺重的,除非確認過對方並無惡意(大部分的人也確實不會有惡意),我才會慢慢、一點一點地打開心扉,與他們攀談。

言談間也不太透露自己的事情,只認真當個傾聽者。
這樣的防衛交流,也一直影響著我日後的工作選擇。
我會優先選擇能夠獨立完成作業的工作,像是:當兵站哨、倉管管理倉庫...等,
與人合作的能力就變成是我的弱點。

直到現在成為教練,工作上必須與人相處,
也因為接觸的人多、也廣泛,
我開始覺察我自己的與人交流的狀態,會下意識將人推開,
為了改善這件事,我慢慢放開心胸去交流,
也是這時才慢慢了解到一件事:

關係不是非黑即白,
也不是零或一的組合。
即使立場相對的兩個人,也有可能成為好友;
相反的,立場相同的兩個人,也有可能反目成仇。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就複雜難解。
經過這麼多的嘗試與反思,
我得到一個結論,同時也是我現在在實行的方式,
遵循著善心對待人,並保護好自己,就是我最大的心態轉變。

只能說,看過太多的分分合合、兜兜轉轉,才知道——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不斷經歷悲歡與離合。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iles書寫下對自我的探索, 書寫下對興趣的追求, 書寫下對事業的嚮往。 本業為執筆的教練,願我能在每次落筆後,得到釋放。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練習不想要」第二章導讀

「練習不想要」第一章導讀

晨光中的恐慌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