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自動化流程設計:Lead Nurturing到Retargeting
第1章:引言|從單點推送到整合旅程的關鍵轉變
行銷自動化的導入,許多企業往往從單一應用場景出發──像是 EDM 發送、再行銷提醒或簡單的漏斗推送。但隨著顧客旅程日益複雜,企業開始發現:單點自動化帶來的轉換優化有限,只有設計出一套完整、階段分明的自動化流程,才能真正讓顧客在正確的時間收到正確的內容。
這也就是「從 Lead Nurturing 到 Retargeting」的策略核心。
Lead Nurturing 針對的是陌生或尚未準備好的潛在客戶,透過持續提供價值、解答疑慮,引導其進入決策階段。而 Retargeting 則是彌補「已互動但尚未轉換」的顧客機會,透過重點提醒與個人化訊息召回興趣。
本文將教你:
如何設計一套完整的行銷自動化流程架構
如何整合 Lead Nurturing、Retargeting 與個人化溝通策略
各階段流程該推送哪些內容、透過哪些通路、設定哪些轉換指標
實戰案例與應用建議
本文適合行銷主管、品牌經營者、CRM/會員經營人員,尤其是正在尋求如何「從效率提升邁向轉換優化」的企業團隊。
第2章:行銷自動化流程基本邏輯與架構說明
在規劃一套完整的行銷自動化流程前,必須先理解「流程架構」背後的邏輯與階段劃分。行銷並非一則 EDM 就能完成轉換,而是需要根據顧客與品牌的互動階段,設計出具邏輯性的訊息節奏。
常見的流程架構:AIDA × 行為驅動邏輯
一個理想的自動化流程通常可以結合 AIDA 模型與顧客行為邏輯:
Awareness(認知): 讓顧客認識品牌與核心價值,適合推播品牌故事、社群內容或常見問題解答。
Interest(興趣): 根據瀏覽行為推送個人化內容,如熱門商品、白皮書下載、見證分享。
Desire(渴望): 加入限時優惠、用戶評價、比較優勢,引導顧客產生行動意圖。
Action(行動): 明確的 CTA、免運優惠、表單邀請或購買推進。
不同階段的內容,建議使用不同的自動化條件與排程時間,以符合顧客的決策節奏。
行為驅動設計:條件、觸發與分歧邏輯
條件判斷
是否點擊過特定內容、是否完成註冊、停留時長超過 N 秒
觸發設計
加入購物車後未結帳 24 小時 → 發送提醒信
分歧邏輯
有點擊→進階內容推送;無點擊→再引導至其他入口頁
常見流程類型對照
第3章:Lead Nurturing 流程設計教學|從冷名單到高意圖潛客
Lead Nurturing(潛客養成)是一種針對尚未準備購買的潛在客戶,透過分階段溝通逐步建立信任與意願的策略。成功的養成流程,能顯著縮短顧客決策時間,並提升整體轉換率。
核心目標
提升顧客對品牌的認識與信任感
建立主動互動機會(下載、點擊、回覆)
分辨高潛力名單與冷名單,為後續轉換做準備
推薦流程結構(範例:導入後 14 天內完成)
Day 0 – 初始互動:感謝報名/訂閱,推送品牌介紹、免費資源(如電子書)
Day 2 – 引起興趣:推送與顧客行為相關的案例研究或產品應用說明
Day 5 – 建立需求:傳送問題解決方案、常見疑慮解答、與競品比較
Day 9 – 渴望建立:傳送用戶評價、體驗分享、限時優惠誘因
Day 14 – 呼籲行動:強調限時試用、預約諮詢、結帳 CTA
實作要點
內容設計
每封信的主題需緊扣潛客關注問題,避免單向推銷
旅程動態化
依照用戶是否開信、點擊、回覆,自動調整後續節奏與內容
多通路補充
Email 為主,LINE/APP 推播/社群訊息可作為加強提醒通道
成效建議追蹤指標
Nurturing 的關鍵在於「節奏控制」與「內容相關性」。不是一次成交,而是一步步建立轉換機會。
第4章:Retargeting 流程設計教學|找回流失訪客與未轉換名單
Retargeting(再行銷流程)針對的是那些曾與品牌互動、卻未完成轉換的潛在客戶,例如曾瀏覽產品頁、加到購物車但未結帳、甚至打開過 EDM 卻沒有點擊的對象。
透過精準的行為偵測與自動推播,Retargeting 能幫助品牌有效喚回這些流失顧客,創造「第二次轉換機會」。
核心目標
召回已產生興趣但未行動的潛客
提供再次互動的動機與誘因
提升整體轉換率與降低漏斗流失率
Retargeting 自動化流程範例
1. 條件設定
曾瀏覽特定商品頁,但 3 天內未結帳
已開啟 EDM 但未點擊 CTA
已填寫部分報名資料但未送出
2. 推播邏輯設計
Day 0:行為偵測後自動加入 Retargeting 清單
Day 1:發送提醒信 + 類似商品推薦
Day 3:傳送限時優惠碼/免運推廣
Day 6:再次提示+社群或客服聯絡 CTA
建議內容類型
限時折扣、獨家優惠
類似熱門商品推薦
社群好評截圖/短影片分享
引導顧客「補完動作」的提示語言
多通路再行銷策略
Retargeting 的關鍵是「不打擾而有感」,訊息節奏與內容設計應根據顧客行為量身打造,避免頻繁推送造成反感。
第5章:內容設計與自動化工具組合建議
無論是 Lead Nurturing 還是 Retargeting,內容本身的吸引力與通路適配度,才是影響開信與轉換的最終關鍵。而選擇合適的工具與模組化內容設計方式,將能進一步提升執行效率與維護彈性。
建議內容模組結構
開場區塊(引起注意):動態主旨、簡明標語、情境引導
核心內容(說服行動):產品亮點、影片、客戶見證、FAQ
行動呼籲(促成轉換):清楚 CTA、限時誘因、連結按鈕
補充內容(次要動作):推薦閱讀、社群追蹤、客服聯繫
工具組合建議
搭配策略建議
內容模組化設計:讓每段內容可被跨流程、跨活動重複使用
不同旅程共用內容資源庫:可快速選用標準化區塊,提高維運效率
整合 CRM/CDP 資料:提升客製化內容精準度(如職稱、地區、過往購買紀錄)
不同工具間無需一次部署完整整合,可採「漸進式模組導入」,先建內容模組,再接入自動化設計與資料串接。
第6章:流程實作常見錯誤與優化策略
即使有完整的流程設計與工具支援,實際操作中仍容易因忽略細節而影響成效。以下整理出常見錯誤與優化建議,幫助你在導入與維運行銷自動化時更精準有效。
常見錯誤一:內容缺乏連貫邏輯
問題:每封 EDM 各說各話,未形成持續對話節奏
解法:預先規劃「內容旅程主題線」,讓每一步驟都圍繞同一決策主軸
常見錯誤二:旅程節奏過快或過慢
問題:推播頻率過密導致反感,或間隔過長導致遺忘
解法:依據顧客互動熱度設計「節奏分層邏輯」,如高互動者可每日推送,低互動者則以 3~5 日為單位
常見錯誤三:全旅程未設追蹤指標
問題:只看整體轉換率,忽略過程中每步驟的流失點
解法:為每一封信/每一階段設定 KPI,如開信率、CTR、完成率,並定期進行分析與優化
常見錯誤四:內容設計過度「品牌導向」
問題:只講產品、只秀功能,忽略顧客問題與需求
解法:導入顧客語言、常見問題、使用情境等元素,提升相關性與親切度
常見錯誤五:行銷與業務部門脫節
問題:行銷負責旅程設計,但業務完全不清楚潛客行為背景
解法:串接 CRM 資料回寫,讓銷售團隊能即時接收潛客互動資訊,提升跟進效率
行銷自動化不是「設定好就能放著不管」,而是一項需不斷監測、調整與優化的長期工程。
第7章:結論|打造以轉換為核心的自動化流程
行銷自動化流程的設計,不只是行銷技術導入的問題,更是顧客經營策略與品牌體驗一致性的延伸。從 Lead Nurturing 到 Retargeting,我們可以看到:
階段式流程比單點行銷更能針對不同意圖的潛客設計精準互動;
內容模組化設計讓資源可被重複利用、快速調整,提升效率與維護彈性;
資料與部門整合則讓整個行銷與銷售體系更緊密配合,形成轉換閉環。
執行建議總整理:
從單一流程(如 Nurturing)起步,逐步擴展至多條路徑與再行銷
將內容設計模組化,並搭配互動條件與旅程觸發事件
設定流程各階段 KPI,定期分析成效並調整節奏
串接 CRM 或 CDP 數據,提升個人化程度與部門配合度
團隊內部建立共識流程圖與維運 SOP,便於不同人員接手與管理
行銷自動化不是終點,而是一條持續優化與進化的路。只要以顧客為中心、以數據為依據,每一段流程都能成為提升轉換的穩定引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