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蠢为上文化13.1:孟子的大饼仁政术

弗语是
·
·
IPFS
【摘要】孟子最擅长的“助人术”,并不是解忧,而是画大饼。他对国君画天下归心的大饼,对百姓画仁政安乐的大饼,结果既不能兑现,又埋下亡国的伏笔。自此,“仁政”成了最宏大的幻象——听上去美好,做起来虚无。

一、孟子的大饼:仁政王天下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政”衣钵,却更懂得用“画大饼”来取信国君。

他对宋王偃说:“苟行仁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

在战国时代,这是一张可比拟星空的大饼:

  • 天下归心;

  • 四海臣服;

  • 人人安乐。

然而,它只是一句虚悬的口号。

“如何行王政?”“如何养百姓?”孟子的书呆子仁政只会更荒唐。

宋王偃初始信以为真,实施后才发现大饼并不能治国,结果走上了暴政与灭国之路。

二、王朝的大饼:盛世幻象

孟子的画饼逻辑,被后世王朝不断复制。

历代帝王都在百姓饥困时描绘“大同”“太平”的幻景:

  • 未来会更好,

  • 盛世就在眼前。

百姓的饥饿,用大饼安抚;百姓的劳苦,用诺言掩盖。

画饼成了最廉价的统治术。

饼画得越大,现实困苦越深,矛盾也越烈。

三、百姓的大饼:苟安与幻想

在儒家话术的熏陶下,百姓也学会了画饼:

  • 苦日子忍一忍,等明君出现;

  • 苦差事干一干,盼来世好过;

  • 苦命人活一活,指望子孙有福。

上骗下,下骗上,全社会都靠虚幻过日子。

百姓的痛苦,被孟子的大饼重新包装为“希望”。

四、结语

孟子的智慧,不在治国,而在画饼。

他能给国君画天下大饼,也能给百姓画仁政大饼。

结果是:国君被饼骗,百姓被饼哄,天下沉迷饼,直至亡国。

所谓“仁义道德”,只是大饼的包装纸;

所谓“礼仪之邦”,不过是虚幻的餐桌。

华夏两千年,就是一部大饼史:

上层画饼,下层吞饼,饼愈大,国愈亡。

在传统学者的误导下,国人总以为“仁政”就是最优秀的国政,甚至把它当成圣贤的政治理想。殊不知,所谓“仁政”,实为蠹政——因为它从未触及制度与法治,只是靠空洞口号麻醉百姓。

看华夏历史,凡自称行仁政的朝代,哪一个不是以瘟疫频发、大饥荒肆虐为特征——百姓困于饥饿,统治者沉醉于口号,这才是“仁政”的真实写照。

——2025年9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75、蠢为上文化14:孟子助匡章——断子绝孙的仁义术

74、蠢为上文化13.2:横渠四句与少年强——大饼术的泛滥

72、蠢为上文化13:孟子的助宋之道——自残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