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重構生活 · 第六天

七日書|重構生活|第六天|如果人老是追著主流走,怎麼會有成就

KJOH
·
·
IPFS
·
『不被主流標準斷定好壞,而你覺得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雖然我不知道主流標準跟成就感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但也許這就是我容易獲得成就與成就感的原因吧?

同樣的,你看到現在主流,也許有台下十年功練起來的。


在這之前,主流可以吃嗎?

主流非主流有這麼重要嗎?主流能夠給你什麼?一點面子?一種便利的歸類方式?還是那張用可被辨識的社會規則所打出的最高分的的履歷紙?它是勢頭,是風可以讓你走得快一點、變得耀眼,但走去哪裡?哪個舞台?如果我根本不在那條路上呢?那條鋪著金粉與獎狀的路對我來說只是一條通往別人眼光的橋,如果我不想走過去,那麼那是主流或是不主流對我來說有意義呢?。

我的成就感從來不住在那裡。

也許我是從結果論來看,一路走來,我總是幸運,也許我會在意的是那些沒人看到細小感受,變成我小世界裡面富足的能量。震動來的那一刻,沒有人知道,沒有讚,也沒有回應。那種穿透身體的節奏,是我與世界之間最誠實的對話。不是世界影響我,而是我震動的方式改變了我周圍的磁場。所以我就是世界的源頭,怎麼會是主流來順從我呢?

但這樣的說法,雖然看起來自大又狂妄,但那根本無意要逆天,我還是跟著勢頭理解了我是誰,我與之互動的環境是什麼,什麼規則裡是最快拿分數的需求,在這之間,我的平衡是,不違逆自己也不抵觸這個世界,慢慢累積慢慢做我喜歡的事,也有效的事情,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裡,長出一個很有成就感的自己,

不是我需要主流認可,是這個世界在學著怎麼聽見我。

你問我什麼價值是重要的?我不知道別人怎麼定義,但對我來說,是那種在夜裡,連自己都快看不見自己的時候,還願意把手伸出去,抓住那句模糊的話,試著寫下來。是一封晚了三天還是決定要回的訊息,是一篇寫得斷斷續續卻依然保存的草稿,是某次我可以放棄但沒有的時候。

如果說這是某種修行,那我也許不是修美德,而是修一種透明度,讓自己可以被看見,也可以不被看見;可以被誤解,但不會因此收起自己的聲音,在亂世裡修身、在盛世裡發光。


我想過用很尖銳的方式面對這題,也把這個草稿端出來分享,這個類似demo的版本,看起來黑暗,好像被惹怒,我其實沒有,但我想要幫誰吼出來。

這題問得好像多有深度,其實一點都不。什麼叫「不被主流肯定但讓你有成就感的事」?你是不是先預設了主流是值得被肯定的,再來賞我一點邊角地帶可以自我安慰的空間?

我不玩這遊戲很久了。我沒有主流。我甚至不承認你說的那套是主流。你要面子還是裡子,你的裡子是不是也只是你以為的裡子?主流給你什麼?發文榜排名?好友圈裡暗暗最多的數量?還是一種可以在聚會上講出來讓人點頭的版本?

那不是我日常裡會拿來比較的量尺。所謂成就感,也不是對著主流說我其實也不錯。不是那種翻身感,不是被看見的驚喜,也不是地下終於浮出水面。對我來說根本沒有水面。

我從一開始就在別的地方起跑。你問我什麼事不被主流肯定卻讓我有成就感,這種問法已經無法貼近我真正在意的東西。我的評分系統早就搬到別的房間,主流根本不在場。

所以,我的故事算非主流?

回顧我人生,也許我有偏離主流,也許我有在很極端的地帶生長,選了很偏門的賽道,然後不知不覺游的太久了,我居然已經在主要幹道大放異彩,但我在做的時候,從來沒有想著別人的眼光。我甚至不確定,那些眼光真的存在嗎?這很重要嗎?

從成果來看,沒錯,我看起來幸運又恃才傲物,沒人知道我怎麼堅持下來,我怎麼完成。我辦過幾次大型不被看好的活動,學生時期是一場需要龐大資源的響亮活動。工作後,是一間公司首次嘗試的大活動,面對爾虞我詐,我挑戰的本來就不是一場很傳統的戰役,但是,我都投入完成了,有誰問過我的意願嗎?有人討論那是主流或非主流嗎?是不是主流很重要嗎?無從判別,只是這城市的某個角落有顆星星的表演開始又結束那樣平凡又閃耀。

這些故事,都很棒,但本身都是後知後覺,得先享受投入,才能快樂收成。

回到本文題旨,它問的是「不被主流標準斷定好壞,而你覺得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但我還是不知道,主流標準跟成就感,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也許是當一件事有效果,但又不如預期的時候,人會開始焦慮,也許就是這樣的時候,才會問這種問題吧。

如果你真心喜歡一件事,還會在乎主流嗎?

還沒有開始想那些問題之前,有一種更早的感覺,並非由哪位主管發配下來的任務,也沒有誰指定說要做,也沒什麼具體的目的,但只要這樣的使命夠吸引你,你就在會那裡了。比起用力規劃過後的決定,身體會先一步往前,像某種細微的拉力、一種不能說明的默契。不需要等待靈感,或是先去猜測觀眾的反應,也沒有在評估時間值不值得。我只是開始了。一旦開始動下去,很多聲音就自動關掉了,那些判斷聲、預測聲、要不要做的聲音,全都暫時離開了,即使什麼都還沒產出,有時候整天都沒有回應,沒有進度,也不覺得卡住,因為我還沒離開。那時候我的答案,只有繼續。

也許問題本身就太晚了。

當開始問「這樣做算不算有成就感」的時候,那件事通常已經做完了。那個做的狀態,那個專注、持續、沒有計算效益的當下,不會主動跑出「主流怎麼看」這種念頭。那個當下什麼都不重要,只有我自己,有沒有在那裡,有沒有誠實,有沒有繼續。然後才會有一個問法慢慢出現:這樣做有沒有用?值不值得?會不會被看見?是不是太邊緣了?是不是又在浪費時間?

也許這些問句的出現,就是成就感開始破洞的地方。


人常常誤以為不合群就是缺陷,好像思想不一樣就是要調整,不合群就是要改,可是那真的是對的嗎?但那些會讓你沉下來、讓你慢下來的思考,也許正是你被保留下來的部分。讓你覺得總是格格不入,總是覺得這樣不對永遠不習慣的事情,並不需要隔絕感覺,而一種提醒:這裡不適合某個舊規則,也許又更好的做法。

因為世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成就感不總是幻化成掌聲,是你有沒有違背你自己。是當你放棄包裝的那刻,心裡沒躲沒閃。你知道那段文字未必被懂,或是被人延伸成對你不公平的解讀,但它的存在就是一種蓄勢待發的能量,它靜靜地等,等時間長出看得懂的人,考驗你的是能不能在不知道結局的時候,還是選擇慢慢寫完那段不討喜的語氣,然後把它留下。

若你知道自己不是生來附著在土裡被風吹動的那種植物,要是你認識自己是一棵樹,一棵偶爾會覺得自己太慢、太冷的樹。但你不能因為別人都喜歡花朵,你就把自己也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那樣的話,你這棵大樹不就被埋沒了嗎?

所以,主流與成就的偽命題裡,你永遠是你。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JOH靠嘴巴吃飯,可是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會變成石頭,太重的無法承受會砸傷自己的腳。換個方式吧!文字躺在某個載體上面或許就輕多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爛在地板上

七日書|重構生活|書後感,管他的世界

七日書|重構生活|第七天|永遠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