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重構生活 · 书后感

七日書|重構生活|書後感,管他的世界

KJOH
·
·
IPFS
·
但那不是完全的任性,我還是愛極了這個有趣矛盾的世界。

上週過得很厭世,不小心把整周的重整生活寫成了憤青的論說文,還非常的雜亂無章、不知所云,但好險我也抓住了賴以為生的一條直覺,於是好像環環相扣了起來


第一天|焦土:承認崩壞

相信我,面對11月的颱風,又不放假,如果明天準時乾燥的下半那真是萬幸。每天的小勝利,都是覺悟,所有壓抑、過勞、偽裝都燒成焦土,讓你終於可以誠實地面對重構的起點。

一天只是過去了。焦土並不象徵毀滅,也沒有什麼重生,只是生活被燒得剛好剩下最少的部分。那些習慣、語氣、期待都被烤乾,剩下的是能靜下來的我。沒有要重整、也沒有要振作,只是日子繼續往前流。

我看著那片焦土,覺得其實挺安靜的。所有事情都不再重要,反而有一種微弱的輕盈在裡面。那是我久違的狀態,不再為了什麼理由存在,也不再抵抗什麼,只是留在那裡,看著灰燼裡的溫度慢慢沉下來。

第二天|還給宇宙:放手控制

當焦土冷卻之後,心開始學著鬆手。我們可以練習不用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身上,既然都盡了人事,那就把把責任、焦慮、未完成的事都暫時還給宇宙。是一次信任的實驗,也是一種能量的歸位。

力氣是多出來的,像無處安放的念頭,總想去解釋、去修正、去完成什麼。那天我忽然懂,並不是所有事都要被收拾。那些還沒結束的話、不合時宜的情緒、沒有人回應的訊息,也可以就那樣散開。當我把它們交還給更大的東西,也許是宇宙,也許只是時間,一切都變得輕得多。

喝水成了最簡單的儀式。我不再需要清楚地想著要安靜,要放鬆,只是讓水慢慢滑過喉嚨,流進身體。那樣的片刻,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我確實在那裡,聽見水的聲音,也聽見自己在呼吸。

第三天|喝水:回到身體

我想把節奏變得柔軟。喝水成為一種身體的冥想,對自己說:「先讓水流過,再談改變。」身體終於被看見,焦慮從心智降到肌肉與呼吸。

當只聽腦袋說話。所有的焦慮都卡在那裡,像堵在門口的風。後來我才發現,身體其實早就知道怎麼回應,只是我忘了聽。那天晚上,我沒有去思考什麼意義,只是讓手停在腿上,讓呼吸自己調整節奏。

有些東西不需要一定要有個定義,它們只是要被感受。當開始注意到水流過喉嚨、空氣進出胸腔,整個人都靜下來。那份靜不屬於冥想,也不是放鬆,而是回到原本的狀態。身體在那裡,沒有急著證明,也沒有想要逃,然後開始想著什麼是自己的心,於是誠實面對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從眾的。

第四天|冷門:回收審美與獨特性

從「我以為的冷門」開始,談到審美與從眾。這一篇重新檢查「我為何想與眾不同」的動機。是自保還是自由?你在這裡開始學會,孤僻也可以是溫柔的。

於是靜下來,我忽然想起自己從小就喜歡挑不同的顏色。那不是反骨,也不是刻意,只是本能地想往人少的地方去。也許那裡比較安靜,也許那裡能留下自己的痕跡。只是這樣的選擇久了,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一種防衛。當所有人都開始靠近你原本喜歡的地方,你又會往更遠的方向走。

我後來明白,孤僻不是真的特別,那些我以為的冷門,只是還沒被人看見的溫度。它們其實也渴望共鳴,只是我太早學會退後,害怕擁擠,害怕被看見之後就失去了意義,因為意義是社會中有價值的東西,一但破除我很怕我就破產了,在社會上死亡但真的嗎?

第五天|危機解除:但身體還記得

其實死不了的,即使理智知道一切安然,身體卻仍緊繃。這篇像是對創傷記憶的告白——危機過了,但餘震仍在。你沒有責備自己,只是靜靜觀察那個還在反應的身體。

真的死不了的,早就沒有叢林裡那隻老虎會咬死你,而你早就身經百戰,那些殺不死你的,卻讓你記得還是小象的時候的那個腳鐐,太可惜了。

夜晚我醒著,腦袋已經很安靜,但身體還在緊繃。那種反應沒有理由,也不是害怕,只是肌肉還在記得舊有的命令。要警覺,要準備,要應對。危機解除只是外部的狀態,內部需要更久的時間去相信。我需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在既定運轉的機制自己慢下來,像風吹過廢棄的風車,一圈又一圈,終於停下。

也許有些部分不會完全復原,那是證據,也是一種溫度,提醒我曾經費力地生活過,我想我有一天會拋下他,就像是,主流總是推著人走,你也可以選擇讓那些不適合你的枷鎖與信念留下。

第六天|主流:在自己的頻率裡

不再用對立思考,而是開始理解:跟著主流並不代表失去自己,只要你仍保有選擇的自由

就像我一開始就不活在主流非主流的命題裡,那些分類像是在空氣裡畫線,畫到最後也會被風擦掉。世界的流動太快了,誰都可能在不同的時刻變成中心或邊緣。

我只是在做自己習慣的事,寫字、觀察、走路、聽聲音。這些都沒有立場,它們只是時間的延續。也許仍然會撞見別人的節奏,也會短暫地被帶著走,但很快又回到自己的呼吸裡。那不是逃離,只是自然的調頻。像水在找到自己的坡度後,會自己流下去。

第七天|任性:回到自由的核心

最後的「任性」其實是一種自我原諒。允許自己不合理、允許混亂、允許在無規矩之地呼吸。它呼應了第一天的焦土:那個被燒盡的我,如今能再次自由長出。

規則這件事,我現在只當成一種質地。有人拿它當牆,我拿它當地板,踩一下,聲音對了就走,聲音不對就換一條路。能用就用,用完就放回去,放不回去也無妨。清晨有清晨的規則,夜裡有夜裡的規則,寫字有一套,沉默也有一套,身體累了就換一套更輕的。有人愛把規則寫在牆上,我把規則寫在呼吸裡,短一點、長一點,都看當下。規則讓事情跑得順,偶爾也讓人繞遠,繞遠就當散步。管他有沒有規則,我照樣過日子;有時候順著它快一點,有時候跳出去慢一點,像調頻一樣,找到今天的那個節點就好。


耶!在開心喝酒的晚上,寫完一個閉環的七日書,最美好不過!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JOH靠嘴巴吃飯,可是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會變成石頭,太重的無法承受會砸傷自己的腳。換個方式吧!文字躺在某個載體上面或許就輕多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重構生活|第七天|永遠的任性

七日書|重構生活|第六天|如果人老是追著主流走,怎麼會有成就

七日書|重構生活|第五天|危機已經解除了,但身體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