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实习小白的挣扎
我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结束掺杂着焦虑、怀疑和烦闷的实习了。在这漫长的六个月里,我反复思考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我想过上怎样的生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这份实习最大的收获或许是让我清楚了自己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我负责翻译工作,每天有九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着文字敲敲打打。
早上六点起床、通勤一个小时、打开电脑、工作九个小时、回家,日复一日。语言是我喜欢的事物,奈何我渐渐迷失在了两个语言之间,看不见工作的尽头。
我渴望与人深入交流,而非公事上的一板一眼沟通;我希望能够做对社会有直接意义的工作,并非纯粹为了商业利益而为人卖命。
于是,我开始畅想未来在非营利组织工作,即使可能依旧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任务,但有我在服务的社群支撑着我。或许,在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本后,我学习开始经营一间非营利组织,或打造一个能够让人们静下心体会生活的空间。
幻想不用成本,但现实中有太多太多需要顾虑的了。虽然我身边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也许他们不认为我会行动),但我非常清楚这是一条非常难走的路。
我的主管问我实习结束后有什么打算?我想要读性别研究或社会科学相关硕士。“社会科学没用的,你也不看看美国、中国大学都开始在减少社会科学学科了。”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代表该有人投身这个行业呢?
我所追求的成就与主流的“成功”截然相反,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收入稳定或高薪的工作,而我寻求意义。
我的同事说:“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我的朋友:“我才不要读master,我要快点出来赚钱。”;我的主管:“你要跟着世界趋势走,才会有成功的一天。”我不否认这是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当然我也是一个爱钱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没了钱根本活不下去。
但是,每个人平均工作20-30年,一天内就有接近10个小时和工作共处。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难道我不能寻求金钱以外的意义吗?
我的朋友说我的家庭没有经济顾虑,所以可以选择走这样的路。事实上我们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因此即使我在别人眼中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我始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
LRT车厢里小憩的上班族、踩着固定节奏爬上楼梯的人们,像一具具被操控的人偶,而我也是其中一员。我的心跳越来越快,呼吸越来越急促,原来我的内心对一成不变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恐惧。
尽管我再怎么清楚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但另一份恐惧依然存在,那就是害怕被现实打败。因为经济关系,我放弃了去国外进修的想法;因为不自信,我放弃了申请海外奖学金。
我公司新来的一位实习生打算到美国读master;我认识的一位义工也计划到欧美国家读master。他们都鼓励我应该勇敢尝试,失败了再说。
奈何我是个懦弱的人,留在马来西亚就读性别研究硕士已花光了我所有的勇气。我还是留在舒适圈里迈出一小步吧。
这或许是成长环境长久以来附加在我身上的担子,也许我可以抛开它,也许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往前冲。只是,我需要做好头破血流,事后遭到各种马后炮的心理准备。
我是社会新鲜人,6个月的职场生活不足以回答我的未来。我的未来只有一步一脚印能够回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