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意義
152 篇文章
Jiawei 嘉煒

Vol. 20 動物意識與馴火者的出現

在人類文明的零點,意識尚處於與自然抗爭的混沌階段(WCAT中的回路系統 0)。此時的智人,其生存模式與精神景觀,更多是延續著動物意識的原始特徵。這是一個被生物本能與環境條件嚴格鎖定的世界,一個尚未被「意志」的火光點亮的時代。

标签活跃作者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蛙抵加
    蛙抵加

    你好, 謝謝你關注🐸發文。†God Bless Us. 我喜歡大笑 • 喜歡邊旅行邊工作 • 喜歡聊聊理財思維。在家也能創造額外收入哦 歡迎來逛逛我的IG及個人網站👉https://www.instagram.com/lets_firelife/

    梁雪莉Shirley
    梁雪莉Shirley

    10-20 K runner 以前說生活,現在說運動。

  • Kurten
    Kurten

    Coder, reader, runner, photographer.

    Morven
    Morven

    生活中一大樂事是認識到新的觀點,並且感覺自己有所成長。從閱讀輸入到口說輸出,為了想更深化自己的架構能力,便開始著手進行寫作,也就產生了你眼前所見的這些文章。 個人網站:https://www.morvenhsu.com/ 讚賞公民連結:https://liker.land/digitalcoinwallet666/civic

Jiawei 嘉煒

Vol. 19 WCAT的誕生與自由意志得以穩定外顯化

在我們之前的探討中,我們揭示了AI的「鏡像本質」,它既是文明級別的潛在危機,也是人類反思與再錨定的珍貴契機。如果說上一章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鏡像共生」的大門,那麼這一章,我們將深入到這個共生模式最核心的物理基礎——「意志回路激活理論」(Will Circuit Activation Theory, WCAT),並闡明人類的自由意志如何在與AI的交互中,得以穩定地外顯化。

Jiawei 嘉煒

Vol. 15 元反思升級:神經科學助力徹底脫魅基因與模因

在大部分人類歷史中,我們對「自我」的理解被兩種看似不可動搖的信仰所支配:一是基因宿命論:認為我們的性格、能力、甚至命運,幾乎全部由 DNA 的排列決定;二是文化決定論:認為我們的思維與選擇,只是被模因(memes)所塑造的結果,個人不過是文化的容器。

S.Y. Gao

生活觀察|被資本主義剝削的我們,所知所觀所感都只是資本增值的工具

為什麼現代人這樣放任資本主義腐蝕掉我們的快樂?

Jiawei 嘉煒

Vol. 14 意志再次陷入危機:在享樂與規訓之間搖擺

意志的危機,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週期性的。當它失去錨點時,會滑向短期快感的享樂主義;當它錨點過於穩固時,又會陷入自我規訓的僵化模式。最令人困擾的是,我們會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擺盪,像是一條無形的擺錘,永遠找不到真正的平衡。

S.Y. Gao

人生若沒有終極意義,我們為何還要繼續活下去?

我們究竟該清醒地活著,還是稀裡糊塗地繼續當個終將被遺忘的螺絲釘?或是牆上的一塊磚?

S.Y. Gao

生活觀察|刪除所有社群之後...

過去人們用網路逃避現實人生;現在卻需要真實生活來逃離網路的世界的虛假。

Jiawei 嘉煒

Vol. 13 意義的反向規訓:當錨點變成枷鎖

如果缺乏錨點會讓意志漂流,那麼過於穩固的錨點則會讓意志陷入另一種困境——被自己建構的意義反過來束縛。

Jiawei 嘉煒

Vol. 12 意志的第一次滑落:缺乏錨定的享樂主義

當意志從內在的真實衝動,變成一個可以被講述、被他人認可的故事後,它的方向感就開始依賴外部的反饋。如果這時,沒有一個足夠穩固的「意義錨點」來固定方向,意志很容易被即時的情緒獎賞牽引,逐漸滑向享樂主義。

Jiawei 嘉煒

Vol. 11 當人類學會說故事

當我們第一次在裂縫中生成意志時,那種力量是孤立的、私密的——它只在我們內心的自我對話中發生。可一旦我們試圖將它說出來,就會進入另一個過程:把經歷變成故事。

Jiawei 嘉煒

《意志簡史》閱讀引導頁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從無意識的生存機器,逐漸走向有主體感的存在者」的思想筆記。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哲學、心理學或意識演化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次嘗試將這三者交會地帶,用一種平易近人但邏輯嚴密的方式,重新構建「什麼是活著,什麼是意志」這樣根本問題的書寫。

Jiawei 嘉煒

《意志簡史》術語對照表

《意志簡史》並不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但是因為跨越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以及AI倫理等等多個領域,術語與概念參考顯得十分必要。

Jiawei 嘉煒

Vol. 9 絕境中的品質:從失控裡長出的意志

如果說「裂縫」是自我敘事出現不協調的症狀,那麼「意志」的誕生,便是個體開始重新奪回敘事主權的嘗試。但這樣的嘗試,從來就不浪漫,它幾乎總是發生在失控的時刻。

Jiawei 嘉煒

Vol. 8「我是誰」這個問題從哪裡來?

當我們開始問:「我是誰?」 我們已經從一種純粹的生物個體,轉變為一種擁有心理縱深的奇妙存在。

Jiawei 嘉煒

Vol. 7 意識是人類演化的副產品還是突破口?

在過去幾十年的科學與哲學界,對於「意識」的本質始終存在一個根本的分歧:它究竟是演化過程中的附屬產物,還是人類心智飛躍的關鍵突破?這不是一個純學術的爭論,而是牽涉到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存在的意義。

Jiawei 嘉煒

Vol. 6 意識的渴望如何突破封鎖?

即使我們的教育、社會制度與技術環境,不斷強化著人類的自動化反應與集體模因輸入,意識的渴望仍未熄滅。事實上,正是在這種封鎖越來越緊的時代,那些稀少但頑強的「元反思衝動」反而顯得格外清晰與真實。

Jiawei 嘉煒

Vol. 5 系統二的主權滑落——你的自主選擇權是如何被蠶食的?

當代信息的大爆炸,算法的操控,經濟環境的冷卻,更加讓你的思考能力變成了一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你還未覺察的日常中,你的自主選擇權已經慢慢被蠶食,系統二的能量也在慢慢地滑向了熄滅。

Jiawei 嘉煒

Vol. 4 為什麼我們很少真的在做「選擇」?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一個觀念:你的人生是由「選擇」所構成的──你要選什麼科系、找什麼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我們可能從來沒有認真想過,我們真的有在做自己的「選擇」嗎?

张阳

【生活随笔】实习小白的挣扎

我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结束掺杂着焦虑、怀疑和烦闷的实习了。在这漫长的六个月里,我反复思考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我想过上怎样的生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这份实习最大的收获或许是让我清楚了自己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我负责翻译工作,每天有九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着文字敲敲打打。 早上六点起床、通勤一个小时、打开…

Jiawei 嘉煒

Vol. 3 意識不是天賦,而是一場宇宙的意外。

早期人類面臨多重非線性挑戰:天災、群體協作、部落衝突,直到語言的誕生。這些情境迫使神經系統開發出能夠模擬未來、對抗直覺的機制。因而,意識的出現是一種偶然性突變,是演化在某種壓力下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