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行、分页与砍向庸碌的一刀》

yiyushanchuan
·
·
IPFS
如果你愿意,用它一刀劈在庸碌日常上,溅出血,掉在书上成为一个逗点。

请允许我先呈上一首诗铺垫故事的完整性:

《如此百年》
 
特殊的日子挥刀斩断庸常,
露出呼吸的契机。
人类借此分章
换行,提笔
一段段去人间的游记。
 
创作者们前仆后继,
预见此去盘旋
云端上的终点
——那是最终降临的空洞,
虚无之狰狞:
此时另起段落,
只看新一段的确定性。
故事最好更长
更长
 
永生的朋友绝口不谈意义,
人类只有百年。

特殊何以特殊

十二岁的那个儿童节,我意识到那是最后一个儿童节,有些沉默。

随后那一天一如往常:以沉默开始,回味着沉默睡下。

仿佛当时就有一种直觉:

那些一去不返的日子理应发生些什么。

昨天又是一年儿童节,我重新思考“节日到底是什么?”

一眼望去不难想到,节日本质上是社会属性、传统文化的载体。

对于个人而言,投入了时间金钱、有了经历体会之后,“节日”才从日历落在个人身上。

它们努力为特殊的一天营造出“非日常感官体验”,让那一天具有现实意义上的特殊感。

……但我们未必会认真地过每个节日。

往回退一步想,节日的特殊也许在没有到来的时候、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展现特殊性了。

“人在接近幸福时最幸福。”

大抵如此——只是知道那一天要来,就已经有什么东西改变了

我们的“心力”、“期待”甚至“希望”,都是珍惜资源。

只是默认那一天“不同”,就已经投入了超越平常的“意志”。就算细微,改变也确实发生。

呼唤“那一天”的名字吧,它会眼睛一亮,热情地回应你。

(给某一天起名字真是伟大的行为)

但如果稍作停顿,我们还能想到更多:

节日是一种特殊日子,作为接近幸福的一种节点,那么我们似乎还能自己设置更多节点,比如各种生日、纪念日、各种购物节,都可以抽象为“节点”。

所以我们可以追问,认知中的“特殊节点”到底是什么?

写意挥向庸常

“特殊”之所以特殊,其实是与“庸常”相对,形成“起伏感”——

因为对比,才显得特殊

这种对比在生活中好像极其常见,所以我们不妨将视角拔高,借助一个比喻为锚点:

人生百年时间,可以看成一本书。

“少年”、“成年”、“老年”把书分成几个大部分;

“去年过年”、“今年春节”是我们在书里的大致位置;

“昨天儿童节”、“这个周末”则是我们正在书写。

绵密的日常、自定义的分隔,构成了生活的节奏。

我们用“特殊”锚定“庸常”,在翻页时伸懒腰,不久后又潜入生活,继续写字。

到这里,节日也好、纪念日也罢,都是节点、是被一刀劈出的空隙。

“空隙”,即是换行、分页的契机。

不同于特殊的日子本身的特殊性,我们聊到了这样的节点在一生中的角色。

至此,我们不得不深入下去。

如果奥卡姆剃刀有灵,允许我结论先行,我希望你先听到:

人类依赖块状的确定性活着

在书的比喻中,我们身在故事的某个位置,既能看到整本书的存在,又能计划后面的故事;

既能看见故事结束后的空洞,又竭力寻找继续书写的理由,努力让过程显得值得。

我们从这个章节开始,去往下个章节;从这本书开始,去往下一本书……

这很像呼吸。

很像我们在空隙中深深呼吸,然后继续出发。

一段段生命的可能性中,只有当下的呼吸是“确定”的。

人类太需要“确定”了。但也不用太多,下个章节、下一页的“确定”最好。这期间既不用过分担心意义,也不用怀疑是否需要更加努力——这些可以交给下个故事去讲。

仔细一想,我们喜欢设下新年愿望、喜欢许愿,通常就“充当了”新故事的开端、引言的角色。

人类迫切需要新的开始,迫切在开始时预见故事的结尾。

因为这样能形成一整块的确定性。

终于不再执着页末的空洞,终于得以在确定性中栖居

不久后又分出更小、更坚实的确定性。


我们活在块状的确定性里,一段段叙事、一段段存在。

最低程度的特殊

这么说来,这篇文章本身也可以成为“特殊节点”的最小载体。

如果你愿意,用它一刀劈在庸碌日常上,溅出血,掉在书上成为一个逗点。

(刀正是为此存在)

在标点时呼吸,也在下一次分页时抬头。

如果今天同样一去不返,它应该有其价值。

儿童节是过去了,但今天还没来得及离开,你最好也别就这么放走它。

随时可以有最低程度的特殊,如果你愿意就此再次出发。


重新提起一口气,

——意义涌现。

立碑以绝逃跑的后来者

特殊是相对的,也是私密的。

对我来说,我把生日作为公众号首发的日子,成为新故事的开端。

然后思考了很久,不去写前面故事的墓志铭,而是做后面章节的宣战词。

以上。

世界忽兮,特此提醒:保持呼吸。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iyushanchuan它们旨在解构日常、重塑认知,并为读者提供对抗庸碌、寻求意义与自主的智慧路径。
  • 来自作者

你为什么会点进一篇标题很长很像故弄玄虚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