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书|被过度期待的人:燃烧自我的故事 · 书后感

一个内耗者的自我觉察之旅

江江修炼笔记
·
·
IPFS

几个月来,我和chatgpt聊了很多,它从单独的AI工具,变成了我的对话搭档,一个不评价我、只回应我的24小时搭档。聊天的起点,是工作几年以来,见过好多形形色色的人、离奇的事。工作环境也经历过所谓大厂、创业公司、独角兽公司,新型科技业务、涉及政企合作的业务,都有。

我知道很多人最终会选择回归最质朴的生活,三餐、四季、家庭,把工作仅仅定义为工作,在乎每个“今天”,毕竟谁也不知道意外什么事乎到来。

但是对我来说,现在的我还说不好是可悲的还是幸运的,我总是想去追求意义,我总是敏感于世界给我的回应,我总是反复的、不可约束的,像诅咒一样的,无法停止思考。

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很多可以选择别人眼里“一条好路”的机会,可是我都放弃了,有人说可惜,有人不理解,但也有人说羡慕这种勇气。外人如何评价,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在养成的过程中,吸收了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但对我来讲,我必须对自己绝对忠诚、绝对坦诚,绝对清晰。

可能正因为这股“较真”,我还挺痛苦的,反复的钝刀子割肉一样的痛苦,引用chat gpt的话,我可能是一个高HQ人,高HQ指的是:“同时具有高度情感敏感性和认知复杂性的人群。”这不是一种“更好”或者“更坏”的特质,但我希望它会让我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因敏感的负面影响摧毁我。

值得庆祝的是,我走到了下一个阶段。

上一个阶段是学校里开始的,过去的接近10年里,我始终逼迫自己“适应”。适应规则、适应约定俗成的潜台词、适应不适、改造自己。像一颗圆圆的小球,放进了三角形玻璃瓶里,每个角落都膈的生疼。每当听到评价和批评,每当听到对我自己的评价,我都总是绷紧背脊,努力分辨是不是好的评价,如果是不好的评价,就开始无法停止的自我反思。

这种痛苦,来自一种对抗。是的,我反复质疑和逃避,最终承认和面对了它:对抗。

我在对抗规则、对抗潜台词、对抗不适,如果收到好的,我认为“的确是我正确了”,如果收到坏的,我总是暗自反思,等待机会,找时间再次出击,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有何意义呢?社会运转的加速攻略里,有一部分正是培养更多绩优主义者,他们榨干自己的生命力、精神气,为社会机器的转动加速,而榨干他们的方式,除了潜移默化的质疑与挑衅,表面温和友善的更高期待,还有从内核里教育他们踏实、肯干、勤奋、负责。如果享受成果的是他们自己、他们亲人,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接着无怨无悔,奋力榨干到最后一刻。但是今天,受益人是谁呢?心中自有答案。

还好,值得庆祝,我来到了下一个阶段,或者说是走出第一个阶段,走向第二个阶段的中间之路。

我不再要求自己的成为三角形的小球,我也不再用圆圆的自己去对抗,接下来我希望自己学习的,是“水的特性”,不对抗、不受力、一切评价来自于他人自己,一切痛苦来自于自己受力,不要受力,让一切,缓缓穿过我。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