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父权批判,是一剂思维毒药 - 当“理解女性”的温情言论掩盖了结构性不公。

lorisgreatmind6
·
(修改过)
·
IPFS
如今批评男性、关注女性困境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且被广泛支持的事情。然而一种极具迷惑性的言论形态——“温和父权批判”,披着关怀与温情的外衣,实则却是一剂思维毒药。这种批判并不为促使男性反思和改变,而是巧妙地将责任转嫁给女性,劝导她们去适应、忍受和“管理”男性的缺失与失败。它让女性陷入一种看似被理解、实则被桎梏的循环,掩盖了社会结构性的不公,延缓了真正的性别平等进程。

眼下的中文舆论环境中,批评男性成了一种快速积聚人气,或者说积聚女人好感的方式。比如余华在《女人的胜利》中对男性情感能力的全面否定(当然余华先生早已是成名的作家),还是梁永安在各种访谈中温情脉脉地体恤女性困境,成为复旦最受大众欢迎(最受女性受众)的教授,所著书籍都能在书店占据最好的促销位置。他们的言论被广泛视作“站在女性一边”的表现。但真的没有人细细品味过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否存在角度和方向的问题么?我从未粉过梁永安,他的出场从一开始就让我莫名的反感。直到我看到一位比较欣赏的年轻女生拿着他的书,我说你怎么买这本书。她说:我听了太多梁的内容讲座了,必须买本书支持他一下,不能总是白嫖。“噢”,我才知道原来大众有多么的喜欢这位老先生。

梁永安教授和余华的言论,去细品,就会发现他们批评的方向虽是男性,但真正说话的对象,却始终是女性。他们批评男人的话,是说给女人看的,为的不过是展现自己作为一个男性知识分子,多么的懂得女人的苦。我不想恶意揣摩他们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气而选择女性为目标群体。余华也好,梁永安也好,他们说什么从来不是为了教育他们的男性同胞如何在关系中、在爱情中做个更好的伴侣。为什么余华不写一本书叫作《男人要改进》或是《男人的失败》,从与男人对话的角度出发,告诉他们需要改正自己在关系中的言行与思维?我很想知道,难道真的从没女孩发觉这很值得思索为什么吗?

这类表面理解女性的温情言论,是在展现和构成一种新型的“温和父权”——让知性的男人告诉女人,男人有多不足,有多失败,有多不懂爱,女人懂得这些道理后才能更好地经营关系,经营婚姻,经营自己的人生。噢,所以女人依然是需要在懂得男人的基础上去定义自己的生活,对吗?女人依然是客体,而男人是主体。不是吗?这两位男性言论的本质不就是:我来教你们女人,如何更加地懂男人,从而在生活中、爱情中、婚姻中避免跟他们闹不愉快。问题是,这些不愉快之所以发生,难道是女人的责任?要改变调整策略的为什么是女人,而不是问题的根源:那个男人?

不安与反感的来源:

一、余华:男人的失败,由女人来买单《女人的胜利》一书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笔法展现了男性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失职、逃避、欺骗与摧毁。他写道“男人根本不懂爱”、“男人的承诺就像狗叫”,这类言辞乍看之下痛快解气,但细读后却令我不安:

这并不是写给男人看的警醒书,而是写给女人看的警告书。

它没有指引男性如何觉醒与成长,只是不断劝导女性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学会识别。

也就是说,余华写的是“男人很烂,女人你躲开”,而不是“我们男人有问题,我们得改正”。然后后面叙述,“我们男人应该如何改正”。

这不是直面挑战父权,而是转嫁责任。这不是唤醒男性,而是持续压榨女性。

二、梁永安:温柔地安慰你,别期待他变好梁永安在近几年被无数年轻女性奉为“精神爷爷”——一个理解女性、温和说话、不带贬低意味的男性知识分子。他的很多话听起来确实体面:

“女孩不要内耗”

“你已经很好了”

“要自信,要成长”

然而这些话听多了,却让我发现:他一直在安慰女性,却从不真正教育男性。

为什么梁永安的簇拥者清一色是年轻女孩?为什么几乎没有男孩视他为思想启蒙?因为他并不去质问男性为何情感能力低下、为何无法承担关系的责任、为何享受结构性优势却不自知。他只是不断劝说女性“继续温柔”,继续在“自我成长”中消化结构性的不公。

梁永安式的温情,看似支持女性,实则掩盖了问题的根源——男性的逃避、社会结构的倾斜。

三、“告诉女性如何应对男人”不是进步,是偏差无论是余华还是梁永安,他们所采用的其实是一种逻辑结构上相似的表达模式:

男性行为存在问题,但我们不是要求他们去改变,而是劝导女性去识别、适应、提高心理免疫力

这是一种“父权温情”的典型症状:男人失败,女人负责;男人逃避,女人自强;男人幼稚,女人成长。

在这种语境下,女性看似被理解,实则被进一步压榨——她们不仅要承担原本的不平等,还要再背负起“解决男性问题的义务”。

真正应该被质问的是:

为什么男性可以持续缺席自我教育?

为什么男性从不被要求反思亲密关系?

为什么所谓的“男性知识分子”,永远只想安慰和指导女人,而不是鞭策和教育男人?

四、总结:被温情包装的父权,是最难识别的那种父权

批评男性的内容也许越来越多,但写这些内容的人,都是在写给女性看。这是父权语境下狡猾的演化:不再用命令,而是用劝导;不再用羞辱,而是用温情;不再压制女性的声音,而是转向安慰女性的内耗。

但这些内容,不能推动男性进步,只是在进一步延迟他们的成长。从而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这些内容所提供的,不过是“我教女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男人的问题,从而她们可以在关系中、爱情中、婚姻中游刃有余”。游刃有余什么,不过是女人去承担更多的情感策略的责任而已!

教育你的儿子,而不是告诫我们的女儿。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