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都在扛,但没人问她想不想歇
她是我表姐,比我大六岁。
我从小就听大人说她懂事、安静、从不惹事。
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我六年级,有次去她家吃饭。
饭桌上她妈不停念叨:“你姐读书那会儿啊,弟弟感冒发烧,她一个人背着下楼送去诊所,才七岁,比我还沉得住气。”
那时候我还不懂,觉得她挺厉害的。现在想想,一个七岁的孩子,背着另一个发烧的孩子走街串巷找医生,那到底是“懂事”,还是没人顾得上她。
她从小就是那种,大人一眼看过去就会安心的人。
不吵不闹,自己写作业,弟弟哭,她哄,爸妈吵,她躲。
她爸妈一直做生意,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晚饭都顾不上做,她就自己下碗挂面再给弟弟盛上一碗。
没有人教她这些。
---
高考那年,她考得挺好,能上外地一所不错的大学。
我记得那年她爸只说了一句:“外地太远,家里没人能照看弟弟,你要是在市里读书,还能回来搭把手。”
后来她就去了本地师范。她没吭声,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他们都觉得顺理成章。
她大学四年一直勤工俭学,没谈恋爱,毕业直接回县里教书,留在家附近。
她爸妈一直对外讲:“我们家女儿懂事,从小就让人省心。”
这“省心”两个字,她听得太多了。每次提起,她都只是笑。
---
她结婚那年,我刚上大学。婚礼办得简单,但人不少,亲戚都来了。
她嫁的是本镇一个政府单位的小科员,人老实,家境也还算可以。大家都说她嫁得好,日子稳稳的。
那天她穿着一身素白的婚纱,头发盘得很整齐。我记得很清楚,她一直在忙来忙去,敬酒、招呼亲戚、安排厨房,没有一点新娘的样子。
有一瞬间我看到她一个人蹲在后院台阶上,手里端着个小碗吃饭。
那天挺冷,她穿着婚纱套了一件羽绒服,背影特别小。
我站在屋里,看着她弯着腰吃饭的样子,突然觉得有点难过。
那一刻我就想,她是不是从来就没有被好好地照顾过。
---
结婚后没多久,她公公生病,婆婆身体也不好,孩子也还小。
她成了那个家里转得最勤的轴。
白天上课,晚上跑医院,周末还要接送孩子上兴趣班。
有次春节前,我们在街上碰见,她正扛着一袋米,手里还拎着两袋菜。
我说你咋不让你老公来买,她笑笑说:“他最近加班多,算了,我顺路。”
顺路——
我觉得她一辈子的事都在顺路。
顺路带孩子,顺路照顾老人,顺路请个假陪婆婆看病,顺路自己就不说话了。
---
她没抱怨过什么,真的没有。
但她也不怎么笑了。
以前她爱笑,那种不张扬的笑,眼睛弯弯的。
现在你再看她,还是礼貌的,但淡了。
像是很多事情都变成了“该做”,而不是“想做”。
有一次她生日,我发了条微信祝她快乐,顺口问了句:“今天有谁给你过生日没?”
她回了四个字:“今天挺忙。”
我知道那就是“不重要”的意思。
---
有次我们聊天,我说:“姐,你现在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
她想了想,说:“想去外面待几天,哪儿都行,不做饭,不说话,没人找我。”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平静,但我听着特别想哭。
她不是不想要别的生活,她只是太久没想过“自己想要什么”。
---
现在她孩子已经上小学,家里也没什么大事。她还是在那所中学教书,生活看起来稳稳的。
但我总觉得,她那口气,从来没松过。
她永远都在计划下一顿饭,下一份卷子,谁家要来串门,孩子缺什么文具……她的脑子永远在“安排”。
她像个很努力的、从来不出错的操作系统。
但操作系统也该关机,也该更新。
---
她就是我心里那个“被过度期待的人”。
没有人明确要求她去做什么,但大家都默认她能。
她越能,别人越觉得她应该。
她就是那个被贴上“最懂事”标签后,再也不能犯错、不能喊累、不能逃走的人。
---
我有时候会想,要是她小时候有人替她扛一扛,她会不会是个完全不同的人?
一个敢发脾气、敢拒绝、敢说“不想”的人。
但她不是。
她是那个你喊一声就来的表姐,是那个总说“没关系”的女儿,是那个一手撑起家又一言不发的妻子和母亲。
她是我最心疼的人。
因为她从来没说过累。
可我知道,她早就累了。
---
这就是她的故事。
没什么惊天动地,但真实到骨子里。
你听完可能会想起自己妈、你姐、你老婆,或者一个你从没细想过的朋友。
她们没说什么,只是一直在撑着。
只是希望你有一天能看见——
她,也想歇一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