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人器官農場」科幻小史:從勒曼醫院到海爾森校園,老梗的永恆新意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勒曼醫院中進行的事,究竟應該怎樣下結論,只有留待歷史去評價了。」

作者:鄭雅芝

複製人器官農場的題材,在科幻界歷久不衰。圖為2010年英國民眾戴上時任英國首相卡麥隆的面具,反對運用複製牲口以供人類消費。 圖/美聯社

倪匡筆下超過百本以上的「衛斯理系列」中,《後備》可能是前幾名最常被提到的一本。最近的中國九三閱兵典禮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被錄到私下談及「隨著本世紀生物科技發展,人類的器官會不斷移植,甚至越活越年輕,甚至長生不老」(此段由普丁的口譯翻成中文)、「本世紀可能……(人類)應該可以活到150歲」(此段為習近平的回應),引發大眾對器官移植倫理的討論,而生前反共立場鮮明的倪匡筆下最令人容易聯想到的兩部作品《換頭記》和《後備》,自然更是不會在討論中缺席了。

本文的主題聚焦於「複製人器官農場」,以下不會再提及與複製人無關的《換頭記》,重點會放在《後備》。《後備》最初連載於1981年,算是整個系列中期的一個事件。「衛斯理系列」經常給人留下「一切都是外星人搞的鬼」的印象(這是錯誤的,根據書迷統計,全系列中確定跟外星人有關的其實佔不到一半),不過《後備》的黑幕和謎底不但跟外星人無關,跟珍奇生物、上古秘術、時間旅行等其他超自然要素也無關。故事的爆點現在看來毫不新奇──一群科學家創建了一個被稱為「勒曼醫院」的秘密機構,偷偷培養了全球要人和權貴們的複製人,一旦這些人需要器官移植,勒曼醫院就能使用「後備」(複製人)的器官為他們進行手術,進而大賺一筆,為未來的研究累積資金。

這個點子雖說已不新奇,但也從未過時。故事裡在真相揭曉後,衛斯理和科學家們辯論科學倫理和人的定義,如今讀來仍引人入勝。勒曼醫院的瘋狂科學家們對自己的行為其實並非完全心安理得,是故不斷用「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但他因為過於超前時代而被燒死了」(註一)、「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不能算是人,不能算是生命」、「我們不是在殺人,而是在救人」等論點,與其說是在與衛斯理辯論,更像在說服自己是具有正當性的。

而衛斯理的反應也十分令人玩味:如果本書的複製人跟一般人一樣能夠正常思考、說話和走動,那對於已遇見過許多「非人」的衛斯理來說(當然,還有對讀者來說),立場可能不會太難抉擇;然而,勒曼醫院的複製人設定是「絕對有智能障礙」,最多具有嬰兒程度的意識,生活無法自理,連進食和排泄都需要人照顧,這個設定令表面上的「複製人器官移植」進一步擴大,延伸到優生學、安樂死、腦死判定與腦死器官捐贈等爭議性不小於複製人的議題上。最終,衛斯理無法決定要贊成還是反對科學家們的行為,只能抱著困惑,答應不揭發勒曼醫院,並在全書末尾留下一句:

「勒曼醫院中進行的事,究竟應該怎樣下結論,只有留待歷史去評價了。」


全文閱讀:

「複製人器官農場」科幻小史:從勒曼醫院到海爾森校園,老梗的永恆新意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