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选择构成吗?想对高考填志愿前的自己说

林安
·
·
IPFS
嗨,18岁的林安,你好啊,我是33岁的你。这会儿你刚考完18年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正在纠结读哪所大学吧?

嗨,18岁的林安,你好啊,我是33岁的你。

这会儿你刚考完18年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正在纠结读哪所大学吧?

我知道你一直想去北京读语言大学,但你的分数不够,只能选一所普通的一本。你把目标定在了北方的沿海城市,想圆一个你从小就有的梦想——在北方沿海城市读书,夏天看海,冬天看雪。

19岁那年第一次去北京,直奔梦校合影

那一年,没有人可以给你专业的择校建议,于是你从大学手册中一家家查资料挑选,你其实可以选择上海或者深圳的985、211大学的,这些一线城市也有更好的就业资源,但为了心中的执念,你选择了一座北方沿海城市的双非一本,算是选了一个安全牌。

后来你才知道,当时的你如果野心再大一点,勇敢冲一冲,其实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为自己做选择,结局是度过了每天都在后悔的大学4年。

大学四年,是迷茫又孤单的4年

第二次选择,来到22岁大学毕业前夕,很多和你一样不喜欢本科大学的同学都开始了筹备考研,你也跟风参与了考研大军,在图书馆占了个座位开始两点一线的备考生活。

可是2个月的时间里,你完全学不进去,无数个自习结束的夜晚,你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某次在操场夜跑途中,你突然就想通了:我是为了逃避即将到来的求职选择了考研。3年研究生读完后呢?还是要进入职场,只不过是延缓了这份焦虑而已。

毕业前在学校拍的最后一组照片

第二天,你去图书馆清空了自己的座位,开始正式投入到找工作大军。虽然那时找实习已经有点晚了,但你最后还是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实习。

这时又有第三次选择摆在你面前:

大三时,你在老家实习的一家体制内报社向你抛出橄榄枝,希望你转正成为正式员工;另一条路是去北京找工作,但是找不找得到,一切都是未知。

你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后者。带着父母给的1000多块钱,独自去了北京。经过一个月的投简历和密集面试后,你拿到了一家国内top公关公司的offer,但是对方告诉你:实习转正的offer已经满员,不能确保一定能转正。

你知道这份机会来之不易,决定破釜沉舟,接受了实习offer,并在3个月后因为表现出色破例转正,正式开始了你的职场生涯——这是你的第四次选择。

后来,你在职场平稳度过了4年,经历了大公司、小公司,也稳打稳扎地升职涨薪,从北京搬到了上海。26岁那年,你突然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了——“要不要试试自由职业呢?”,你告诉自己:现在我26岁,还有试错的资本,再过几年也许就不敢尝试了。

第五次选择,你从主流轨道下车,奔向了名为“自由职业”的荒野。

原本给自己半年时间探索,结果一做就到了今天,你33岁了。

还记得32岁那年,你再次陷入了选择的迷茫中。在尝试了自由职业和创业后,你遇到了很多瓶颈,最大的瓶颈是不确定自己“究竟热爱什么,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一方面,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可以继续下去,但很快就会看见新的瓶颈。你深知在国内,作为30+的自由职业女性,你在传统职场的机会正在肉眼可见变少,那也不是你30岁后想走的路。

另一方面,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用新的语言重新开始,需要莫大的勇气,一切再次充满了未知。

你回顾了自己30多年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好像每一次都在“稳定”和“未知”之间选择了后者,后来的事实证明,结局也没有很糟,反而越来越精彩。

那每一次做选择时困住自己的是什么呢?——是对未知的恐惧

33岁的你,不愿因为害怕未知而逃向另一个看上去更安全的选择——就像18岁那年你选择了手中的“安全牌”,结果成了后来很多年里最后悔的事情一样。

站在33岁回头看,我不后悔人生中的任何一次选择,因为没有那些选择,就没有今天的我。哪怕是在当下看来糟糕的选择,也会在未来成为促使你改变的契机。

所以啊,现在的你做任何选择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看见选择背后的动机是“逃避”还是“真的想要”。一旦选择了,就尽全力去体验、去折腾。

最后告诉你一个新消息吧:今年9月,我就要去柏林读硕士啦。没想到吧?22岁时你放弃了考研,33岁的你却选择重返校园。这一次的你也不是为了逃避,而是放弃了国内看上去安逸的生活和事业,再次跳进未知,在还可以折腾的年纪,可劲儿折腾。

人生由选择构成吗?其实我也没有答案。无论你现在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再说了,人生那么长,就算选错了一次又如何?人活着,只要还有口饭吃,就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大胆去选择吧,我在未来等你!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第一批做自由职业、数字游民的人,已经从互联网隐退了

33岁,姐力全开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期,开始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