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你以為你懂我》:關於仇穆主題的青少年讀物
如果你喜歡讀《The Hate U Gave》,這本書可能你也喜歡👇(書封底也是這麽說的)

「仇穆」主題的Young Adult小說
👆這個主題的書我並沒有接觸太多。總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一直沒有拿起來認真讀。我自己是有《The Hate U Gave》這本書的,也看過電影,是一本之前書評裡寫到「電影比書拍得好」的小說。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我一再拿起來這本書,卻沒有去讀。
身在歐洲,其實不只是歐洲,在很多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如此,仇穆在911之後逐漸成為了種族主義的新領地。有時候本來是很好的鄰居或者很好的一個熟人,忽然就可以冒出一句「仇穆」的言論,無論是攻擊戴頭巾的穆斯林女性也好,還是攻擊他們不同的文化和行為方式也罷,總能在一剎那間感受到這個本來還OK的人流露出的滿滿的不包容和惡意。😮💨
基於以上的感受,我更加喜歡這本書的書名《YOU THINK YOU KNOW ME》【大寫的】。當你讀到「YOU THINK YOU KNOW ME」的時候,是不是自己腦補「BUT YOU DON'T」,至少我是如此。
走在街上的每一個人,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每一個人,有多少人我們會通過他們的外表judge?雖然完全不去判斷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的判斷有多少被仇恨、不包容、臆斷、刻板印象所影響?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加之「吾日三省吾身」的座右銘,慢慢地察覺到真的有很多瞬間,我們平日裡接收的偏見、惡意、不包容會在很小的地方展現出來。👇一個小例子
一次,我穿著一個破破的運動鞋上了車,車一晃,我狼狽地踩了旁邊坐著的女人一腳,於是連忙道歉。過了一分鐘,那女人拉我衣服,我回過頭,女人指著自己漆皮鞋上的一道對我大喊「我的鞋很貴的!要💯多歐!你把我鞋踩了一個劃痕,怎麼辦!!!」然後又重複,「100多歐的鞋!!!」😂我當時推著小嬰兒,一臉震驚,旁邊的乘客也一臉震驚——這是要我賠錢嗎?😂我只能再次表達歉意,不過女人還是喋喋不休,罵罵咧咧,直到我慌忙下車。😂
我常想,看一個人的穿著,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有錢沒錢,是不是移民,我該怎麼對待他/她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這時,無論是穆斯林女性戴著的頭巾還是男性的大鬍子等,就都很容易的成為了一個目標。(畢竟,連鞋都可以😂)
中學的仇穆文化
小說的背景是英國中學。女主角和她的家人來自索馬里,是索馬里穆斯林。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身分——黑膚色+穆斯林——讓他們更加在生活中困難重重。
女主角有一個龍鳳胎的哥哥/弟弟,在仇穆的學校文化中為了救姊姊/妹妹被仇穆的學生用刀捅傷。【劇透】幸虧最後沒有死!♥️看到他被白人同學捅傷之後,我一直緊張追蹤,生怕他死掉,還好倖存下來。
被殺死的Fleming先生
Fleming先生是一個學校的社工,人非常好。不料,在一次商店意外中被逮人刺死身亡
皆大歡喜的結局
富人中依舊仇穆。學校發起家長投票,看能否在剛入學的時候讓所有穆斯林學生參加「文化融入」課程培訓⋯⋯此時,生在富人家且一直給女主角一家找麻煩的女生Jessica認識到自己全家都是種族主義者後開始跟女主角道歉。
皆大歡喜的結局從來都是有這樣一種美好的希望——施暴一方洗心革面、浪子回頭,意識到自己曾經給受害者一方造成的傷害。然而,這種美好太難找。幾乎不存在。再然而,我們還是癡癡地希望著。
女主角的母親用索馬里語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才是真正重要的👇
"Dhagax dhunkoo, ama dharbaax, waa isugu mid." 326
意思是:Kiss a stone or slap a stone, it will not change.
與其專注於haters,不如知道並接受,這些人的觀點並不會改變的,就好像石頭一樣。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實際上,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書,卻有著複雜的情緒在其中。
處於仇穆環境中學的女主角學習全A,還要報考藥學專業,只是必須每天經受種族歧視同學對她的作弄,比如要扯掉她的頭巾,或者比如說大叫她頭巾下面沒有頭髮等等⋯⋯作為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面對這一切其實並不只是她面對這個殘忍世界的開始——因為她的父親在他們從索馬里逃到肯尼亞的途中被槍殺,她和家人都目睹了慘案的發生而無能為力。父親的慘死讓父親給她講的一句話一直在女主角內心縈繞,我也在此分享作為結尾:
"A great man once told me I would reach a point in life where I'd see the world for what it truly is: in all of its glory and beauty, but in all of its ugliness and evil as well."34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