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寫作不是為了表達想法
而是整理想法。
Hi,我是彌雅Amelia。
當我把文字落在紙上,腦中的雜亂會一點一點清晰,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思考。
我發現,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表達不好」,其實不是說不清楚,而是還沒想清楚。就像我在陪伴來找我的人時,我常做的不是給答案,而是陪他們一起把混亂的情緒梳理清楚。
寫作,其實也是一樣的過程,只是對象換成了自己。
最近我還學到了,如果想要以寫作為生,就必須理解「寫作目標」。
還記得在學校寫作文嗎?
那時候,我們寫給老師看,不管老師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得看完,還要給打分數、寫評語,如果不願意寫,老師還會鼓勵我們,因為這是他的工作。
可出了社會,完全不同。
沒有人有義務看我們的文字。
如果文章無聊、不清楚、沒有觸動,讀者只要滑一下手指就走了。
所以,問題不在於「我有沒有文筆」或「我夠不夠努力」,而是:
👉 誰會看?
👉 他們在乎什麼?
👉 我能不能在這裡給他們一個新的角度?
寫作是從讀者出發的交流。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體系當中,而寫作,就是一場「從對方認知體係出發」的溝通。
如果文章只是「我想說什麼」,那其實很難打動人,要先知道讀者在糾結什麼、困惑什麼,再用自己的想法給出一個新方向。
很多時候,能讓人停下來讀下去的文章,往往是某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別人說的那樣,我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這樣的衝突和張力,讀者一看就意識到這和自己有關,就會繼續讀下去。
分享一個好用的寫作框架。
提出問題(Tell us what question you’re answering)
用讀者的語氣問問題,比如「你是不是也覺得…?」、「為什麼很多人…?」,不是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是他們會關心的問題。
給出觀點(Tell us your answer)
一句話直接點破核心,不要模糊,要有立場。
展示思路(Show how you got there)
告訴讀者,我是怎麼想的,我的依據是什麼,我怎麼發現這個規律。
這樣不只給了答案,還讓讀者學會我的思考方式。
寫作,不是表達,而是整理想法、建立影響力的過程。
最好的文章,不是作者寫得多麼多麼好,而是讀者可以從我們的視角重新看待一件事,可以帶走一個新觀點、一個新方向,甚至想劃線,這才叫「有效表達」。
在看書的時候,我常常感嘆,明明我和作者的想法是一樣的,可作者能把那份感受精準寫出來,而我卻卡住了。你是不是也這樣?腦子裡一堆念頭,但提筆卻卡住。
其實,情緒上我們也常常這樣。明明有很多感受,但就是說不出口。寫作在這裡,就像一個小小的出口,把壓在心裡的東西,一點一點釋放出來。
所以,不要責怪自己。卡住很正常。
寫作就像肌肉,需要慢慢鍛鍊,也像運動,需要先熱身。
剛開始,你可以只寫下一些關鍵詞,不必勉強自己一次就寫成完整的句子,也不需要急著給自己貼標籤——「我不會寫」、「我腦子沒東西」。
清晰、準確的表達,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時間的練習,而不是一種天賦。
真正重要的,不是「寫得好不好」,而是「開始寫」。
只要願意慢慢練習,每一個字,都是我們開始陪伴自己,走向清晰的一小步。
現在我每天都進行寫作的實踐:收集碎片,拼成整體。
因為靈感不會憑空來,它藏在日常的碎片裡。
其實療癒也是一樣,它不在遠方,而是藏在我們的日常裡。只要你願意停下來——覺察——感受,你會看見身邊的點點滴滴,答案往往就在那裡。
正是這些隨手記下的念頭、路上聽到的對話、生活裡的感受,都可以是拼圖的一部分。
當我們把這些碎片慢慢拼起來,就會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想法浮現。
這三個小TIPS,能幫你慢慢把腦中的混亂變成清晰:
👉 寫下關鍵詞
👉 不求句子完整
👉 先放下「必須寫好」的完美主義
除了交流和影響,寫作還有一個更深的力量:對抗內心的虛無。
每一次落下文字,都像是一種溫柔的自我陪伴。除了寫作紀錄之外,也是療癒的過程,是一種把自己安放下來的方式。寫作是一場與自己、與世界的深度對話,讓自己更清楚自己,也讓別人更理解你。
寫作不需要完美,重要的是開始。
你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會成為與世界連結的橋樑。🌷
如果你也常常在情緒裡卡住,不知道怎麼表達,試試讓文字成為你的療癒小幫手吧。
歡迎在留言裡分享你的卡點,或加入我們的療癒群。我會陪你一起,用文字看見內在的聲音,慢慢讓混亂變得清晰。
關於彌雅Amelia
📌 看朋友圈&入群:日常思考、PLOG、公益活動分享
📌 產品(水晶手串、香氛、家居美學)、1對1諮詢服務與教學課程
歡迎加入我的療癒花園,分享療癒、靈氣、心理學、塔羅、星盤等凝結而成的實修生活智慧,助你打破思維桎梏,實現自我躍遷,目前免費開放~


我們每個月花費數百小時編寫、編輯和管理這個網站,如果您在我們的工作中收穫了任何安慰、支持或指導,請考慮自助贊賞,因為這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整個世界♡感恩!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