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蠢为上文化6:君子以空谈为本,邪恶由下属来做——君子远庖厨
一、书呆子逻辑:君子必须以空谈为本
孟子一生,从未真正治理过政事,他的职业就是言说。书呆子以空谈为本,不以实干为务,这是孟子自觉的立身之道。于是,所谓“君子”,在他笔下成了书呆子的政治翻版:
君子必须谈仁义,不得言功利;
君子必须树姿态,不得干实事;
君子必须保清名,把一切现实事务推给别人。
这就是儒家“君子”的标准:言胜于行,姿态大于实效。
二、空谈立身:职业化的仁义
《史记》讥孟子“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司马迁一针见血地指出:孟子靠言辞为生,而不是靠治国有成。
在《孟子》书中,所有“君子”的标准,几乎全是言辞:
“君子固穷”,以守空谈为德;
“不言利”,把功利政治视为污秽;
“必言仁义”,哪怕虚伪,也要以此为标识。
👉 君子政治的本质就是:空谈职业化。
三、君子远庖厨:恶要做,不必亲眼见
《孟子·梁惠王上》载孟子言:“君子远庖厨。”
表面看,这是恻隐:不忍见杀生;
实质上,这是伪善:
杀牲可以,但要庖厨去做;
吃肉可以,但不能亲眼看见;
国家依旧要行刑、要征税、要打仗,但君子必须隔绝视线,只留仁名。
👉 这是伪洁癖:不拒绝邪恶,只拒绝看见邪恶。
四、邪恶外包:下属听命背锅
在孔孟体系下,所有现实事务都被外包给下属:
征税:冉求改收田赋,削弱殷贵族、减轻殷丑,却被扣“不仁”之名。恶政的骂名,由实干者背;
战争:士卒浴血沙场,君子在庙堂高谈仁义,死伤的责任由将帅承担;
屠宰:庖厨流血杀牲,君子只需“远庖厨”,就能自诩仁心;
刑罚:法吏行刑,君子只讲仁义;刀落在别人手里,仁名却在自己身上。
这些下属不一定下狱,但必须无条件服从。若事成,是君子“仁政”的功劳;若事败,就是下属“不仁”的罪责。
👉 邪恶由下属执行,责任由下属承担;君子只需空谈,即可坐享清名。
五、双重收益:伪善的权术
这种制度分工,让“君子”获得双重利益:
名声清白:自己不碰血腥事务,所以永远仁义在身;
权力控制:下属越是干实事,越容易被抓住“恶”的把柄,永远无法摆脱依附地位。
👉 君子既能保持道貌岸然,又能稳控下属。
六、政治后果:道貌岸然,一地鸡毛
君子口口声声仁义,实则不碰任何实事;
下属流血流汗,承担骂名,甚至被弃绝;
国家真实运作被诬为“食人肉”,政治激励彻底扭曲。
结果是:
空谈者升堂,庙堂道貌岸然;
实干者背锅,天下一地鸡毛。
七、结语
孟子以书呆子为己任,把空谈立身拔高为“君子标准”;以“远庖厨”为训,把推卸责任粉饰为仁心。
👉 在这套逻辑里,君子以空谈为本,邪恶由下属来做;上层自诩仁义,下层流血背锅。
华夏政治的伪善模式由此奠定:邪恶外包,虚伪自洁。
——2025年9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