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離開後,我們才驚覺

Anne
·
·
IPFS
·
——一場遲來的「最後一天」

1. 他走了,我們以為結束了

周一,他默默把東西收進紙箱,頭也不回地離開。

我們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追 Line 了。」「終於不用再幫他擦屁股了。」

我們以為,這是結局。


2. 離開後,才開始拼圖

下班後,茶水間的八卦:「他今天怎麼還來?」「他是不是忘了被開除?」「他以前也常忘東忘西……」「等等,他上次還問我『今天是星期幾』?」

一句一句,像拼圖一樣,拼出了一個我們從沒想過的形狀。


3. 驚覺:原來「怪」是症狀

行為當時我們想現在才懂不看 Line「他偷懶」短期記憶出問題重複問同一件事「他敷衍」大腦無法儲存新資訊周一還來上班「他耍賴」時間感混亂情緒突然低落「他玻璃心」疾病引起的焦慮

我們氣了那麼久,原來氣的不是他,而是「我們看不見的病」。


4. 最後一天,其實是警鈴

他收東西時,眼神空空的,像在一個 他自己也搞不懂的世界

我們當時只覺得「怪」,卻沒想到:「他可能連『我被開除了』都記不住。」


5. 離開後,才開始後悔

  • 如果早點發現……我們會不會陪他去檢查?

  • 如果早點問一句……「你最近怎麼老忘事?」

  • 如果早點停下責怪……會不會少一點誤會?

但我們都錯過了。


6. 我們知道得太晚

失智的初期,從來不寫在額頭上。

它藏在:

  • 「再說一次」

  • 「我忘了」

  • 「今天是星期幾?」

藏得那麼深,深到我們只會說:「他怪怪的。」


7. 寫給下一個「怪怪的他」

如果你現在身邊有個同事:

  • 老忘事

  • 行為怪怪的

  • 讓你氣到想翻桌

請在「開除」之前,先停一秒。

問他一句:「你最近還好嗎?」

也許,你會成為第一個發現的人。


8. 他走了,我們學會了

等到他離開後,我們才驚覺:「怪怪的」不是性格,可能是大腦在求救。

我們沒能救他,但我們可以救下一個人。


2025.10.28 深夜,小白兔寫於果園老蘋果樹下獻給所有「等到離開後才驚覺」的我們。願下一個「最後一天」,不會再那麼遲。

Made by Gemini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