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懷疑論(第3堂)

子非魚
·
·
IPFS
·
詭辯學者:普達格拉與高爾吉亞

這一講的主題是詭辯學者,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修辭學領域。老師特別挑選了兩位代表性辯士:普達格拉與高爾吉亞,藉此說明詭辯學的思想。修辭學相關書籍推薦《說理Ⅰ》與《說理Ⅱ》。

普達格拉

普達格拉的哲學思想可以從三個面向來理解:邏輯悖論、相對主義與實用主義。

  • 邏輯悖論:悖論顛覆了「一句話可以代表一個事實」的理論,促使人重新思考語言與真實的關係。

  • 相對主義:他認為個人的判斷都具有同等的價值。我們的判斷根植於個人的宗教、傳統與生活經驗,因此,對每個人而言,這些判斷都是真實的。雖然柏拉圖批評這種觀點為不理性的無稽之談,但普達格拉認為,人們依靠信念、常識和日常生活經驗而存活,沒有任何事比活著更真實,因此人是衡量真理的標準。相對主義的價值在於,它為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提供了表達和交流的平台,是多元社會成長的關鍵。

  • 實用主義:道德會隨時間變化,但對真理與知識的追求是恆定的。因此,他選擇將知識成長作為首要目標,不拘泥於同時代的道德規範。從實用的角度,普達格拉找尋任何有助於知識成長的手段。


高爾吉亞

高爾吉亞的哲學觀點來自他的存有學,其目的在於顛覆一切既定的印象與日常價值。高爾吉亞的存有學知識論的結合,形成三項原則:

  1. 世上沒有東西存在

  2. 就算有東西存在,我們對它也一無所知

  3. 就算我們對它略有所知,我們也無法將這些知識傳遞

在這三點上,高爾吉亞強調,這個世界中的一切是說出來的,是受情況影響的,是情緒與傳統所塑造的,是可以經由言說而改變的。這似乎與海德格認為「語言會召喚存在,是存在的安宅」的觀點,有著相通之處。


關於道德的思考

課程中,老師也提出了一段關於道德的見解,值得我們深思:「道德的定義是多元的,若只有一種,那便是教條而非道德。道德的偉大在於其判斷,而判斷的偉大則在於自由。道德判斷的自由最為深刻之處在於,你所做的判斷既滿足你對道德的期許,同時也壓抑了你的自由。」

2025.08.12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