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少女走進二戰日本的戰爭畫:陳擎耀「超限戰」的虛擬圖像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福岡縣田川市美術館以「開戰84年」為名,邀請了台灣藝術家陳擎耀,舉辦了一個結合繪畫、錄像與史料檔案的個展,名為「戰爭與美術:我的爺爺是日本人,而我的爸爸是中國人,但我是台灣人」。

作者:陳飛豪

陳擎耀《神兵台北降下》(2025),仿作二戰時期日本戰爭畫。 圖/双方藝廊提供

在2025年終戰80年的紀念氣氛中,日本各地也出現了許多相關的紀念活動與歷史討論。而在今年七月,福岡縣田川市美術館倒是獨樹一格地以「開戰84年」為名,邀請了台灣藝術家陳擎耀,舉辦了一個結合繪畫、錄像與史料檔案的個展,名為「戰爭與美術:我的爺爺是日本人,而我的爸爸是中國人,但我是台灣人」。

陳擎耀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系列將日本知名戰爭畫結合日本美少女偶像文化的創作,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想必是仿作藤田嗣治阿圖島玉碎》(1943)的《那個島玉碎》(あの島玉碎)(2025)、 仿《OO部隊的死鬥——新幾內亞戰線》(1943)的《〇〇部隊的死鬥-某東亞小島戰線》,與仿鶴田吾郎《神兵巨港降落》(1942)的《神兵台北降下》(2025),這樣的當代藝術介入手法,背後有何歷史意義?本文將加以深入分析。

陳擎耀這有關於美少女題材的作品,置放在田川市美術館中與《親愛的Mr.Chen,我們愛您》這一系列肖像畫並列,出現了有趣的對照感。在這系列肖像畫當中,藝術家將世界各國知名的政治人物肖像畫全部都換成自己的臉,藉此構築出屬於個人幻想的虛擬世界,仿若某種滿足自我想望的扮裝與角色置換遊戲,而陳擎耀畫中,那些穿著制服的少女,被刻意擬仿知名偶像團體「AKB48」,以槍枝名稱命名為「AK47少女」的少女軍團,彷彿就是這些五官已被置換成藝術家臉孔的知名政客們,隨時聽從發號施令的護衛隊。

陳擎耀的作品,乍看之下,會讓觀眾感受到這似乎與西方藝術史中「破壞聖像」的觀念有所連結,其中最經典的想必是美國攝影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一系列由自身扮演、諧擬基督教聖母像,解構傳統且僵化的性別想像作品。陳擎耀所擬仿的二戰日本戰爭畫,在日治台灣時期屬於日本本土「中央藝壇」的主流作品,符合帝國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因此某種程度上,陳擎耀的仿作也可以說是帶有「破壞聖像」、顛覆主流的意圖。

但有趣的是,當代台灣、特別是藝術界基本上已經以華英語文化為主流,大眾不再熟悉日本帝國美學,當代台灣人並不熟知與戰爭相關的「聖像」。而「破壞聖像」的前提之一,是人人都知道那是聖像,因此在這樣的「斷裂」之下,陳擎耀的作品反而重新喚起了過去戰爭的歷史記憶,結合了台灣1990年代後崛起的日本流行文化影響後,這些作品某種程度上成為台灣觀眾重新回顧這段歷史的機會......

全文閱讀:

當美少女走進二戰日本的戰爭畫:陳擎耀「超限戰」的虛擬圖像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