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臺灣旅遊・展覽】追尋原風景・三井悠華創作個展
追尋原風景・三井悠華創作個展】藝術家三井悠華透過水墨拼貼技法,堆疊記憶與情感,宛如進行儀式般,視覺化內心感受。藝術家眼中所謂的「原風景」,並非童年的具體場景,而是潛藏於內心,既熟悉又陌生的記憶感受。紙面上層層堆疊的痕跡,營造出獨特的寧靜氛圍,個人覺得很像繪本書中背景圖的感覺,也有藝術雜誌內頁插畫的感覺。【追尋原…

【臺灣旅遊・展覽】未來-自然共生・何理創作展
未來-自然共生・何理創作展】跨領域藝術裝置工作室何理互動(WHYIXD),挑戰現代工藝技術、實驗新時代媒材和跨領域間的合作,探索新媒體裝置的可能性。透過「未來-自然共生」展覽,深刻提問:「當科技日益介入生活、感知被數位資訊包覆,我們是否已逐漸喪失與自然連結的能力?」此次「未來-自然共生」展覽,透過程式演算法、即時環境數據與動力結構,把風…

星光藝術計畫好文推薦No. 2
袁慧莉以水墨創作及教學為主,2023年在台北畫廊博覽會推出以數位影像《類山水》Photoshop古畫系列NFT,翻轉傳統山水畫的語意與結構。這一篇不僅僅是藝術家為2022年完整創作概念的書寫,也是終生研究如何推進或者探討山水畫在當代還有什麼可能

打開空間: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
這展覽盡用博物館龐大的空間,46位藝術家的作品內容極豐富,認真細看的話,得花上半天,而且會像一直走進不同的區域與空間,穿梭於不同的世界。

拘留營中綻放的GAMAN之光:二戰的日裔美國人將苦痛轉化為家族藝術傳承
紐約知名設計師與藝術家達娜・棚町(Dana Tanamachi)將祖父母在二戰於美國拘留營的人生經歷融入藝術作品。

【臺灣旅遊・展覽】光影匠心—黃發錦原創油畫展
光影匠心—黃發錦原創油畫展】藝術家黃發錦將來自台灣風景與人文的靈感,藉由調色刀描繪,展現獨特筆觸的作品。從山海壯麗到街角巷弄風情,透過「光影匠心」展覽,令觀者感受細膩的光影層次與色彩對比。個人日前剛好看完《藍色時期》(ブルーピリオド)真人版電影,電影中包含油畫創作過程和相關知識的內容,也令人對油畫產生興趣。油畫的…

【臺灣旅遊・展覽】流浪神獸之家・梁佑華創作展
流浪神獸之家・梁佑華創作展】充滿怪誕與想像力的陶藝展覽,一個又一個的神獸,展現異世界的奇幻之風。藝術家梁佑華創作的神獸,每隻都有名字、故事與個性,探索神獸在人類世界中的流浪與定位。展覽介紹中提到在傳統建築、文獻中出現的神獸,跟街上的浪浪一樣,當神獸不再有用時,人們就會遺忘,遺忘等於再次遺棄。當傳統建築越來越…

節奏文明第四篇:藝術與節奏,我們如何正確感覺?
我們常常錯把理性當作智慧的全部!

【臺灣旅遊・展覽】夢與軀殼:在美與怪之間
夢與軀殼:在美與怪之間】展覽集結日本待夢藝術空間的五位風格鮮明的日本藝術家—HISATO、万凛、IWACO、水島太郎、朝井颯志,以各自獨特的視覺語言,將夢境具象化為身體、面孔與角色。聯展作品從平面、立體,到角色設計與裝置藝術皆有,分別對應「夢境」、「軀殼」與「妖怪」三種角色語彙,令人反思何謂「美」,何謂「怪」。HISATO(ひさと)是造形作家與原型師,因從小對恐怖電影…

〈宣告的那一刻〉
作品如何誕生?何時會誕生?在作者已死的古老宣言下,作品出現靈光的時刻又會在哪?展場總是參展藝術家們認定自身作品的最終展現舞台,卻似乎浪費了彼此創作期間,相互討論的酣暢淋漓,那個靈光乍現的時刻。 誠實的說,它就是那樣飛快地出現,稍縱即逝,而我們奮力地在空中揮舞、抓取,盡可能地想在一陣騷動後,張開手掌,邀請大夥一窺…

【臺灣旅遊・展覽】看見自然自然看見・陳民翊玻璃藝術展
看見自然自然看見・陳民翊玻璃藝術展】以玻璃為媒介,藝術家陳民翊透過光影與色彩的流動,傳遞對自然的感悟。展覽鼓勵觀者藉由感知體會自然,透過觀看作品,反照自身內心,而非只用眼睛看待。從色彩到光影變化,玻璃的細緻之美,確實令人驚豔。 【看見自然自然看見・陳民翊玻璃藝術展】地點:光點藝術中心三樓展覽廳(新北市鶯歌區陶瓷…

當美少女走進二戰日本的戰爭畫:陳擎耀「超限戰」的虛擬圖像
福岡縣田川市美術館以「開戰84年」為名,邀請了台灣藝術家陳擎耀,舉辦了一個結合繪畫、錄像與史料檔案的個展,名為「戰爭與美術:我的爺爺是日本人,而我的爸爸是中國人,但我是台灣人」。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粵劇音樂再不只是為唱腔「拍和」至及排場,也作為粵劇表演中的過場音樂、氣氛的襯托等。至於粵劇音樂應該以怎樣的形式才最適合現代的粵劇表演呢?粵劇音樂應朝那個方向走呢?

【臺灣旅遊・展覽】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版印中心主任林郁廷,藉由陰影、土地、火三個元素,推出系列展覽《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展覽即日起至2025年8月10日,假「游移美術館」展出中。展場中原本應該朝向觀眾的數位輸出布面,卻以反向展示,露出畫框的背部與白布的無像之相。據說「陰影」是光的對映,也是潛藏的…

【臺灣旅遊・展覽】在虛景中遠行・陳汶慶創作個展
在虛景中遠行・陳汶慶創作個展】藝術家陳汶慶的創作,以噴筆為主,結合壓克力的柔化處理,呈現數位媒體時代介於真實與虛擬之間、層次交錯的視角。鳥獸、山水、棲地等風景,透過轉化、畫面重構,成為虛擬場景。陳汶慶將周遭所見所聞,與來自虛擬遊戲、3D建模的觀看模式,在畫布上相互堆疊與交織,建立獨特的作品。有些十分單純、極簡,有些則帶…

AI讓藝術一文不值?畢加索早就想明白了
AI讓藝術變得一文不值嗎?畢加索認為,創作是書寫此時此地此景的印記。AI是視覺語言的“印刷術”再現,讓大眾都能把日記“印刷”成視覺藝術。像畢加索一樣回歸兒童的“天性”,畫下,就是佔有,畫下,就是永恆。畫給你自己,它就永遠值!

何兆基前往另一條河流的山:九仞展評
我們真正接觸、創造了、生活在虛空,那座實物山並不如過往搶眼,山被創造它的法則的過程所穿透,所無所遁形,「見山」並不再只是「見山」,而是見「萬物」,山是組成所有事物的幾何、數字與空。

【臺灣旅遊・展覽】停了那一下・張筱琦小畫展
停了那一下・張筱琦小畫展】藝術家創作自述寫著:「……我到處停一下。停一下,才能凝視著不經意的習慣。停一下,才能分辨。分辨正在順應著的是直覺,或者習慣。……」好多個停一下,展現藝術家順應心意的創作。獲得波隆納插畫大獎的藝術家張筱琦,於雄獅星空展出抽象畫作,據說作品融合芬蘭駐村時的自然風景和即興直覺。作品有些清爽、有些濃烈、有…

【臺灣旅遊・展覽】林中漫步・羅友劭創作個展
林中漫步・羅友劭創作個展】圍繞「人造」與「自然」間模糊的邊界,展現城市空間的獨特風景。藝術家羅友劭以空間裝置美學,帶領觀者體驗不同的感官漫遊。漫步於水泥叢林裡的微型森林,牆邊、天花板,以及樓梯間悄然出現的枯木、人造鴿,吸引著視覺焦點。在各處尋找著由塑膠製成的鴿子,也成了觀展時的樂趣。隨著時間變化,光線的變化,更令人宛…

精神病院舉辦藝術展!呈現當代藝術家與患者以夢境為題之作
位於英國最古老的精神病院內的Bethlem Museum of the Mind將以夢境為主題,於下個月舉辦「Between Sleeping and Waking: Hospital Dreams and Visions」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