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生產計畫書,因應所有可能狀況!——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四)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
·
IPFS
·
再完美的生產計劃都可能趕不上變化,在某些時刻必須有所犧牲抉擇時,也不需要太沮喪,這段過程雖不容易,但是一個家庭能夠一起面對、一起決定。

(原文刊載於生動盟官網)

在疫情發生後,妳是否擔心自己的孕產計畫不能如願?尤其是五月全國疫情警戒進入第三級,不少預產期將至的孕婦被醫院通知,建議改成人工催生,以先進行篩檢,取得陰性證明,陪產者也可能有相對應的要求。生動盟建議,越是不安定的狀況,越要做好發生不同狀況時的生產計畫書,請參考以下建議。

很多人想到生產就想到痛,但痛是很主觀的,你會發現有些人覺得生產很痛,再也不想經歷一次,也有人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痛。我們在待產能做的,就是了解自己想要的生產是什麼,將生產這件事弄清楚、搞明白,才能為自己做出抉擇,遇到困難,要懂得蒐集實證資料來適當解讀。簡單來說,就是學習以謹慎又具體的方式製作自己的生產計畫書。

生產是家庭事件,製作生產計畫書,產婦與伴侶要有共識,先列出兩人都想要的內容,例如伴侶全程陪產、待產時可自由活動與飲食、不剃毛灌腸、可熱敷、水中待產、非必要不剪會陰、延後斷臍等。再模擬緊急狀況發生時,哪些是可以優先刪除的部份。例如第一次先刪除兩項,第二次再刪除兩項。

簡單來說,就是列出「ABC計畫」, A計畫可以是你心中最完美的生產計畫;B計畫是退而求其次,有所折衷的內容,C計畫是萬一發生緊急狀況,你願意接受的醫療介入,但不管是哪一個計畫,都要與醫師、助產人員討論、衡量是否能達成。透過這樣的折衷與討論,產家更能理解生產計畫書不是一份標準答案,再完美的生產計劃都可能趕不上變化,在某些時刻必須有所犧牲抉擇時,也不需要太沮喪,這段過程雖不容易,但是一個家庭能夠一起面對、一起決定。

對於生產,我們努力做好計劃,但也要接受生產過程就是瞬息萬變。當寶寶的頭下不來、產程進展太慢,醫生詢問是否「幫忙人工破水」以加速產程進展,你該有什麼反應?

「不能等等嗎?」

「可以等啊,只是媽媽現在很痛苦,我們可以早點結束…」

這時身為陪產者的你該如何回答呢?

我們建議您準備一張知情同意卡,有七個提問,有助您與醫護助產人員提問、進行有效溝通。

1.這是緊急的事嗎?我們有時間討論一下嗎?

2.做這件事的優點、好處是什麼?

3.做這件事可能遇到的危險是什麼?

4.假設我們做這件事,之後還有什麼處置流程或治療也許需要做?費用是多少?

5.其他還有什麼事,我們可以先試試看,或者其他取代方式?

6.如果我們再等一、兩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

7.如果我們不做任何事,會發生什麼事?

記得,最高原則是母嬰安全,有些媽媽想自然產,做了很多準備,最後還是剖腹產,產後不免懷疑是否自己能力不足?不是的,只要母嬰安全就是好結果,當你已經為了自己的目標這麼努力,已經做得夠好了。伴侶即使不了解產婦的失落,也要盡力進入她的世界,給予支持、鼓勵、安慰。

內容審定: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高美玲教授

生動盟的孕產十堂課,陪您在疫情期間安心懷孕


支持生動盟的工作:reurl.cc/qOzaOE

生動盟官方網站:www.birth1020.org/

生育改革政策白皮書下載:reurl.cc/E12XaK

生產講座/課程申請: neti.cc/WNKWrBx

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neti.cc/gYmv9W7

聯絡我們:bratw2015@birth1020.org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簡稱生動盟)2014 年由一群長期關切孕產議題的女性所成立,針對台灣現行的生產模式,提出改革建言,進而推動友善生育的立法及相關政策、自然流產與生育統計的相關研究,推廣友生產教育以及兒童身體教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然流產該是「喪假」還是「產假」?

致懷孕的妳我:美好和價值不是由外觀來定義的

遇見丹麥媽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