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晚育的台灣男性
有時只探問為何台灣女性不婚不生,是否跟女性教育提升、重視自主有關,彷彿生育的世界僅有單一性別。如果把男性納入生育統計,就會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加不婚、晚育。

台灣生育統計裡的爸爸去哪裡了?
生育難道只是女性的事?但生育統計呈現爸爸的資料,不重要嗎?不僅關乎政策的制定方向,納入男女的生育資料,也能避免生育僅是女性任務的性別刻板印象。

英國一共有多少位爸爸?
這份統計報告將媽媽和爸爸的資料一起呈現出來,可見英國政府對於母親和父親的生育角色,都同樣重視。

瑞士一共有多少位爸爸?
在生育統計圖表中,同時呈現媽媽與爸爸的資料,顯示在生育這件事上,無論是做爸爸、還是做媽媽,都是重要的角色。

揭開「成為一位母親前後」的血淚史 台灣女人生產經驗調查結果發布
台灣目前助產人員的接生比例,僅有0.1%,這是全世界最低的比例。

自然流產該是「喪假」還是「產假」?
希望不只是生產的喜悅能被大家看到,流產的經驗與感受,也能受到重視,而非成為家庭隱晦的悲傷記憶。

致懷孕的妳我:美好和價值不是由外觀來定義的
無論是懷孕的身體、自然產的身體、剖腹產的身體、哺乳退奶的身體,都是我們身上的光榮勳章,證明我們歷經一段充滿勇氣、獨一無二的旅程, 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也深度感受不同時期的自己。

遇見丹麥媽媽團
認識丹麥政府如何透過產後訪視,串起一群新手媽媽,讓彼此成為育兒路上的最大的支持與夥伴。

看見多元母職:雙薪無後援家庭該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少子化的社會需要我們努力生育,但在職場環境與托育制度幾乎斷裂的的狀態下,無後援的雙薪家庭如何銜接?

看見多元母職:「非典型媽媽」的求生指南
非典型媽媽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沮喪,也有恣意妄為的輕快,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闖關大秘寶供我越級打怪。

降低產後憂鬱風險,丹麥、德國、日本,產後照顧公共化接住育兒家庭
其他國家是如何做好產前、產後照顧,用國家的力量照顧育兒家庭?

看見多元母職:我是過期媽媽嗎?
從婚姻、生育及育兒的各種不停提醒和指導,對女性來說往往不是善意而是綑綁和標籤。

我的產程有進展嗎?認識寶寶出生的路徑——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六)
讓自己搞清楚生產可能會到的狀況與困難,先做好準備,就能減少恐懼,也能幫助自己較正面看待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

為什麼生產一定要很痛?認識子宮收縮與疼痛的意義——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五)
子宮收縮不是只有媽媽一個人受苦,腹內的胎兒也正努力轉動,想通過產道來到媽媽面前,所以妳不孤單。

製作生產計畫書,因應所有可能狀況!——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四)
再完美的生產計劃都可能趕不上變化,在某些時刻必須有所犧牲抉擇時,也不需要太沮喪,這段過程雖不容易,但是一個家庭能夠一起面對、一起決定。

水中待產和水中生產哪裡不一樣?——生動盟的孕產 10 堂課(三)
要在家裡度過漫長的陣痛並不容易,泡在浴缸待產是個好選擇,根據實證,在水中待產平均可以減少32.4分鐘的待產時間,溫水可以幫助產婦身體搖晃、放鬆、讓身體更舒適並減輕焦慮。

派錢就生?養兒防老?澳門職業女性生育意願研究
有生有獎,不生被罰?

人口危機?還是勞動力的供應商失業了?
探討了當代社會所謂的「生育危機」實質上是一場「勞動力恐慌」。文章批判了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將人們視為經濟「燃料」,而非具有內在價值的個體。文章指出,過度依賴工具理性導致現代社會忽視了個體選擇和幸福,並對女性的生育角色提出質疑。最終,文章呼籲反思現有的經濟體系,質疑它對人類價值的真正關注點。

我在潮汕做丁克,亲戚让我去看老中医
在生育文化浓厚的潮汕地区,选择丁克,似乎更需要勇气。
無戶籍國民的子女,也可以申請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
你是無戶籍國民,並有生育的計畫嗎?無戶籍國民的子女,也可以申請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