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承接:看見被忽略的傷痛與需求
「懷孕未滿三個月不能說」的文化禁忌,更常讓這份悲傷在發生時,因無人知曉而求助無門。

撥開迷霧:為何我們難以談論失去?
在網路上搜尋「自然流產」,讀到的結果大多是生硬的醫療術語,缺少對當事人心理與生活層面的關懷

沙漠玫瑰
原文刊載於生動盟官網) 文:徐書慧(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徐書慧,台灣第一位分享自己居家生產紀錄片的二寶媽,深信所有女人都該擁有生育自主的權利和自由,她說:「身為一個母親,我不要『生得痛苦即是偉大』,我希望女兒未來也想要成為母親的時候,可以放心、安心、自在、從容的,成為她想要成為的幸福媽媽。」 「沙漠玫瑰」,來自索馬利亞的美…

我永遠記得妻子那張疲倦不堪的臉龐
真實世界裡,妻子一個人默默承受這一切,包括許多不諒解,還有詞彙無法形容的無助與恐懼

《多胞胎共和國》: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場讓孕產婦被看見的革命
「成為母親」的經驗是多元的,若忽視女性的主體差異,容易讓「成功率」凌駕於「健康產婦與嬰兒」的核心價值。

知乎高赞---有一种女人,她不会做饭不想做家务,这样的女人你会娶吗?
081425
知乎高赞---老婆生了孩子,我对她完全没有感觉怎么办?
嫁给穷人的悲惨结局
石玉華:孕產議題的關懷,從來就不只是媽媽們的事
希望有我這樣「零孕產經驗值」的角色加入,可以展現孕產議題的關懷,從來就不只是媽媽們的事。

这不是一个写作或者生育的好时机,然而——
坐下来写给你的第一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职五个月,怀孕八个月了。今年我被迫离开了曾以为足以托付使命的新闻事业,并且即将成为一名志愿单亲妈妈。在多年的异国求学、谋生、移民和似乎永未完成的离散之旅中,我为追寻自由付出了一度难以承受的代价,却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后,仿佛一切归零重启,再次投入了未知之中。

陪伴女性跑一場名為「生產」的馬拉松:如何成為好的陪產者?
陪產者要記得「3R」(Relaxation 放鬆、Rhythm 節奏、Ritual 儀式)。

出生證明上消失的爸爸
有醫師曾被強迫在新生兒出生證明填寫與產婦身分證配偶欄不符的男子姓名。也有些未婚生子的婦女,擔心小孩將來父不詳,隨便找一名男子頂替;而接生醫師不願為其「背書」,引發醫療糾紛。

不婚晚育的台灣男性
有時只探問為何台灣女性不婚不生,是否跟女性教育提升、重視自主有關,彷彿生育的世界僅有單一性別。如果把男性納入生育統計,就會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加不婚、晚育。

台灣生育統計裡的爸爸去哪裡了?
生育難道只是女性的事?但生育統計呈現爸爸的資料,不重要嗎?不僅關乎政策的制定方向,納入男女的生育資料,也能避免生育僅是女性任務的性別刻板印象。

英國一共有多少位爸爸?
這份統計報告將媽媽和爸爸的資料一起呈現出來,可見英國政府對於母親和父親的生育角色,都同樣重視。

瑞士一共有多少位爸爸?
在生育統計圖表中,同時呈現媽媽與爸爸的資料,顯示在生育這件事上,無論是做爸爸、還是做媽媽,都是重要的角色。

揭開「成為一位母親前後」的血淚史 台灣女人生產經驗調查結果發布
台灣目前助產人員的接生比例,僅有0.1%,這是全世界最低的比例。

自然流產該是「喪假」還是「產假」?
希望不只是生產的喜悅能被大家看到,流產的經驗與感受,也能受到重視,而非成為家庭隱晦的悲傷記憶。

致懷孕的妳我:美好和價值不是由外觀來定義的
無論是懷孕的身體、自然產的身體、剖腹產的身體、哺乳退奶的身體,都是我們身上的光榮勳章,證明我們歷經一段充滿勇氣、獨一無二的旅程, 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也深度感受不同時期的自己。

遇見丹麥媽媽團
認識丹麥政府如何透過產後訪視,串起一群新手媽媽,讓彼此成為育兒路上的最大的支持與夥伴。

看見多元母職:雙薪無後援家庭該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少子化的社會需要我們努力生育,但在職場環境與托育制度幾乎斷裂的的狀態下,無後援的雙薪家庭如何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