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女性的困境:在職場與家庭的兩難之間
有一天,我在廈門遇到一位台籍媽媽。我們不太熟,但聊了幾句,她突然說:「我很羨慕你一直在工作。」這句話讓我愣住了。對我來說,工作是生活所必須,而不是一種選擇,因為我不工作就沒人養我。 但仔細一想,她的話裡其實藏著一種複雜的情緒。結婚生子後,無論女性是否繼續工作,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責任似乎總是理所當然地落在她們身上。 全職媽…

閱讀隨身聽S13E4》被留下的人如何修復與生活:訪作家江佩津
面對親人離開,身為自殺者遺族的江佩津,抱持著「希望過去的自己也能讀到」的心情,將視角與筆鋒轉向自己,以書寫梳理雜如一團毛線的家庭故事,記下從物件、情緒與生活,關照創傷和修復過程的點點滴滴,也提供對其他自殺者遺族的探問。

我永遠記得妻子那張疲倦不堪的臉龐
真實世界裡,妻子一個人默默承受這一切,包括許多不諒解,還有詞彙無法形容的無助與恐懼

腓尼基計畫:或許,電影本身正是魏斯·安德森的祈禱,即便少有人回應,他依舊繼續做著,那上帝可能建議他去完成的創作。
近年電影市場充斥舊片翻拍、續集延展甚至經典重映,因此每當看到少數的原創作品,總讓人感動。魏斯·安德森(Wesley Anderson)始終是這樣的創作者,但也總迎來尖銳批評:美學形式大於敘事、家庭題材宛如心理創傷般不斷重複,以及過於鮮明的作者痕跡。這些特質引發了愛恨兩極的討論,但即使被批評為走火入魔,我們都無法否認-「魏斯·安德森宇宙…

三條腿的幻象:事業、家庭、生活的平衡,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勵志口號背後的浪漫與不真實 大家常說,一個人要顧好事業、家庭、生活,三條腿才能站得穩。聽起來很勵志,好像只要時間管理做得好、能力夠強,就能平衡一切。但我越活越發現,這個說法很浪漫,也很不真實。 沒有人能單靠自己站穩三條腿 現實裡,那些看起來三條腿都穩穩站好的人,很少真的是自己一個人在平衡,而是背後有人替他穩住了另一…

拼图
怎么这最后一块哪里都找不到?” 丽丽问。 就因为缺这一块,三只猫中间的那只——带着金链条晒日光浴的狸花猫——缺了右眼。相比它左右两只放松到不行的样子,脸上的洞让它显得像是在另一个次元的。 “奇怪了。”妈妈说,但她的语气里听不出嗔怪的成分,她后仰,伸了个懒腰,在她心里,她完成了今日份的“陪伴”的作业。 看天气好,本来妈妈提议去公园绕湖…
戰爭來臨前與爆發後,給育兒家庭的避難守則
只有明白了避難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危機意識。教育孩子認識敵人,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威脅,並教他們分辨「戰爭」與其他災難的不同。

情人一起看著彼此,夫妻一起看著前方
「我要當爸爸了」,第二條紅線原來是我的起跑線。

無負擔的午餐
吃一頓一人午餐,是一種高級享受。

一個父親的離開,伴隨著一個父親的誕生
這是我怎麼樣都想不到的人生劇本。

三日書S3-02-吃的不是粥而是心意、意志
這算閒聊吧?
理解的理由
跟随父母外出用餐,本应轻松愉快,但一件小事却再次让江舜感受到父亲那无形的压迫。
理解的理由
十三岁的江舜总是听话,也总是被管。他不明白为什么打羽球都需要被允许。他开始悄悄在心里反抗——虽然连这点自由,也必须藏好。
用「好的問題」支持新手家庭,而非過分關心
不好的問題:「你的寶寶現在可以睡過夜了嗎?」「你的寶寶會不會很愛哭?」「他是天使寶寶嗎?」

沒能說出口的拒絕|耳刮子要直接煽臉上才行!
挑事兒的人來我們的地盤鬧事,如果我們只是把他打跑,他沒有任何損失,我們反倒滿目瘡痍,這算什麼勝利呢?

在胶囊旅馆的夜里,回忆我伤痛的童年
一夜难眠,在曼谷的胶囊旅馆里,我回忆起过去二十年的生活,从家乡旱厕的蚊虫,到父母灌输的价值观,到流媒体带来的麻木感。流走的不止是时间,更是某种未被珍惜的自己
三日書03-責任不等的小事們
見微知著就是這樣的,發現自己好像都是小事,但背後的信念、故事是深的。
我的媽媽
溝通是一輩子的課題,尤其是要說出明知對方不愛聽的話。
燃烧自我|被器重的女人的一生🩸
今日恐怖故事:快逃!注视着你的,从来不止一双眼睛!👁️ 👁️

三日書02-一個「典型」,但又不一樣。
謝謝你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