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沒能說出口的拒絕|耳刮子要直接煽臉上才行!
挑事兒的人來我們的地盤鬧事,如果我們只是把他打跑,他沒有任何損失,我們反倒滿目瘡痍,這算什麼勝利呢?

在胶囊旅馆的夜里,回忆我伤痛的童年
一夜难眠,在曼谷的胶囊旅馆里,我回忆起过去二十年的生活,从家乡旱厕的蚊虫,到父母灌输的价值观,到流媒体带来的麻木感。流走的不止是时间,更是某种未被珍惜的自己
三日書03-責任不等的小事們
見微知著就是這樣的,發現自己好像都是小事,但背後的信念、故事是深的。
我的媽媽
溝通是一輩子的課題,尤其是要說出明知對方不愛聽的話。
燃烧自我|被器重的女人的一生🩸
今日恐怖故事:快逃!注视着你的,从来不止一双眼睛!👁️ 👁️

三日書02-一個「典型」,但又不一樣。
謝謝你的成全。
書評》我們家的愛,總是慢半拍:談張友漁《記恨家族》
故事的主角是楊吉星,一個看起來普通的小男孩,卻有著一顆過度敏感又極度壓抑的心。他的角色就像許多孩子在家族中所扮演的那種:「夾在大人之間的觀察者」,沉默、配合、不添麻煩,內心卻暗潮洶湧。他看見大人間的冷戰、計較與假裝,也體會到被遺忘、被誤解的難受。張友漁用極簡卻深刻的文字,寫出了許多孩子難以言說的心情,也讓大人讀者…

受寵的獨女
今天,我要來寫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至少,我曾經如此想過,現在也不想完全否認。
三日書01-被提早長大的老大
「長子就是要有出息!」、「長子要當弟弟的榜樣」、「長子要承擔」
50天斷捨離_第八天
碗盤杯子

紅流蘇與十字架之間,我只是想洗碗。 02
淨化 或者 被淨化。
紅流蘇與十字架之間,我只是想洗碗。 01
我媽修行,我修我自己……
当爱的牢笼开了门 — 一个父亲的独行,不是背叛,而是守住那盏光
这是一篇关于关系与归途的散文。作者在十多年的婚姻中,逐渐意识到:爱有时不是错爱,而是困爱。它发生在文化、责任与沉默交织的牢笼中——彼此都爱,却彼此困住。她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说服谁,也不是为了责怪谁。只是记录一个真实的过程:一个人,在爱与迷失中,试图走回自己。

這次,是我先動手的
寫給自己的文章:真心換不來真心,那就乾脆收回自己的心。與其一再妥協、消耗、內傷,不如站出來,讓那些虛偽的劇本通通下台。你不是在「壞」,你是在自我保護。你不是不孝,你只是不再接受情緒勒索換來的孝順假象。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關係都值得你去修補,尤其是那些只會用愧疚讓你臣服的。你現在做的每一步,看似激烈,其實是成熟且必要的…
妹妹的婚禮
爸爸問我能不能去參加妹妹的婚禮,我不可置信,以為自己聽岔了。默默消化一下,又按開語音重聽了一遍。確實是問我能不能去參加妹妹的婚禮。 和寶玉不同,這個妹妹,我沒見過的。連妹妹的媽也應該沒見過。 其實連我爸,也說不上多熟。昨日父親節,發了「父親節快樂」給他。他回復「謝謝你」。一來一往,如此得體。 關於這個沒見過的妹妹,故事有點長。往短…
721 判刑・專訪 2|子判囚 31 個月 同屬利物浦球迷 父借歌寄意: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捲入這宗暴動案的被告,他們過去幾年是怎樣過,家人又如何面對和看待?《集誌社》早前專訪了案中被告陳永晞及其父親,以及另一被告 Marco。

第三天|What If如果你從沒學會「乖」
有時不禁回想,如果小時候已經不「乖」,反教育母親接受自己不「乖」這件事,可能...
家長以為在教孩子,其實是正在毀掉他/她
公寓停車場的一幕讓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童年時期的影子——一個沉默走路的孩子,一個兩個總是情緒失控的大人。當大人們習以為常地認為「教訓孩子」是教育,但孩子接受到的是責罵、是發洩,其實小小年紀的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大人情緒這麼激動。這些所謂家長也不知道自己正在斷送的,不只是孩子的開口表達能力與自尊,更是他/她和這…
50天斷捨離_第二天
冰箱

止血帶原理
止血帶可以在大出血,生命危急的時候救命,但如使用久了,也可以把人勒到細胞壞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