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建築 - 北越 永安 Vĩnh Yên
越南建築融合了多種文化與歷史背景,從古代宮廷、殖民時期到現代城市發展,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東南亞特有的高腳屋建築,法式殖民式建築,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也可見西式洋房,財團建造的整批Villa式三四層的西式洋樓,另一些富裕人家也喜歡將住家蓋成歐式宮殿,城堡等等類型。
法國殖民統治時期,市區內遺留了許多建於法國統治時期的房舍和教會,殖民式建築,深具異國情調的黃色外牆、綠色窗檯式建築。法式華麗風格建築。1880~1954 年間,法國殖民者在越南建造了大量歐式建築,如歌劇院、市政廳、教堂等。拱門與陽台,使用圓形拱門、鐵藝欄杆、對稱立面,常搭配熱帶植物,具濃厚地中海風情。代表建築: 河內歌劇院、胡志明市中央郵局、聖母大教堂等都是經典例子。

新越南風設計,建築師喜歡融合傳統元素(如木格柵、通風牆)與現代材料,創造出通風、節能的建築。綠建築理念,越來越多新建築重視自然採光、屋頂花園、垂直綠化與節能技術。
狹長型住宅(Nhà ống)
北越,河內等城市常見整排色彩鮮艷、五顏六色的建築,每間都瘦瘦長長,彼此緊密相鄰,就像積木拚在一起。很難不對這種鮮豔的民宅留下印象,這種苗條的房屋,越南人稱為管屋,是河內最常見的房屋。
管屋屋如其名,寬度一般只有3,4公尺,但長度可能達10幾公尺以上。外表也許看起來很窄,屋內深度卻讓人覺得別有洞天。越南規定先買地才能蓋房,瘦長佔地不大的管屋較好入手,同時又保有獨棟式房屋的隱私。
河內地狹人稠,管屋是變通下的建築產物。有限空間做最大利用,傳統房舍跟現代生活結合,讓管屋成為河內一種獨特的建築美學。特別是在都市寸土寸金情況下,建地都普遍不大,但好在可以往上蓋,所以很多都是2到4樓,蓋到5樓也有,藉此擴張居住空間。之前在海防的同事家就是3層樓,每層可隔一到二個房間,房間都不算寬敞,一樓是客廳與廚房,吃飯時,飯菜先放在一圓形大鐵盤上,再端放在客廳地板上,全家圍坐在客廳地板上用餐。二樓兩個房間,三樓有一間客房及小小的佛堂。地坪雖小,約15坪不到,但仍是我們俗稱的透天厝。
越南的管屋與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山牆立面的狹窄房屋有異曲同工之妙。多層樓建築,住宅向上發展,樓梯通常在建築中央或一側。開放式空間,常將一樓作為商店、餐廳或車庫,住家從二樓以上開始。

永安Vĩnh Yên, 離河內約50公里,原為永福省行政中心所在。2025年3月27日,越南內政部決定展開省份合併,將63個省市合併成34個省市。富壽省合併原永福省及原和平省,省會設在越池市。

越南永安的管屋,常見西洋式建築,列柱式,咖啡原色木門及木窗櫺,門前小陽台,越南人喜歡種植花木,或各種藤蔓植物,在搭配各種鮮豔的色彩,很難不吸引眼球。











在永安的兩年半,每天下班晚餐後,通常就是外出散步,北越多湖泊,海防、永安皆然,越南人喜歡花樹,尤其是4月到9月間,道路兩旁,湖畔步道,各種花木,接續盛開,萬紫千紅,伴隨各式形形色色的越南建築,看在眼裡,心情也是愉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