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情緒緩衝墊 💭Oct.6
十月,婷文想在自由寫
在這裡自由的寫下作為一個分享者兼學習者的內心話
好好紮根紀錄這31天份的日更小日記📝
主題是延續我自己發起的「突破迭代」🌱限動陪跑
🌱 第一週|覺察之流
Day 6|情緒緩衝墊 💭
✍️ Q&A:
🫥當情緒來的時候,你會怎麼與它相處?
你通常是急著安撫它、壓抑它,還是給它一點時間自己走完?
🫥寫下你最近一次感到起伏的時刻——
那個情緒想對你說什麼?
而你,又給了它什麼樣的空間?
今日份小日記📝
《我與情緒之間的空間》
情緒不是敵人,而是內在的信差。當你願意給它一個緩衝墊,你其實也在擁抱一個更完整的自己。
今天恰好和一位許久未連絡的朋友聯繫,簡單來講是我想邀約她出來拿一個東西給她,不過她卻直接拒絕我。她也跟我誠摯解釋原因,不是因為她討厭我,她是很信任我,願意和我分享她近期的低氣壓。
頭先我也會詫異她的回應,畢竟我是出於善意。但我很認真反覆看了幾次,到最後自己眼眶泛紅。
因為現在的我能讀懂,她堅定拒絕的背後是一份對自己和我的體貼,她害怕把自己的低氣壓帶給我、也同時她自己也在立下界線,以免我可能不經意的話語會使她內心開始無限循環的內耗模式。
「不是不想見人,只是現在的我,需要一點安靜,讓靈魂喘口氣。」我感受到她充滿歉意底下的文字、是這樣真實的情緒。
在近幾年練習覺察的我,其實很佩服她這樣勇敢的告白,一般人要在外人面前承認自己的脆弱是非常難的。
於是我也不會覺得被拒絕很難受,而是告訴她:「過程很痛苦,但別忘了妳不孤單,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要面對的苦:)老話一句,需要我的時候我也都在😊。」
回推幾年前的我,可能會因為這份拒絕而丟失了友誼的橋樑,當時的我太把自己放大了,眼裏只有自己,而比較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
於是在透過今天這樣的事件,我也很感謝自己這些年的學習,能細膩感受她文字背後的感受,讓我也可以用其他方式陪伴她。
情緒它真的是沒來由的、但有時必須客觀看待。這個客觀絕對是需要時間,讓自己「暫停」一下去學習傾聽自己和他人內心的聲音,就連要讓自己暫停這件事,還真的都是需要練習的,有時候把溫柔留給自己和對方,也是成就了這份關係的餘裕:)
最後我選擇把東西寄給她,並且自己畫了一張卡片給她,背後寫上了這段話:
「願這束花,替我輕輕抱住你。我不在你身旁,卻在遠方,為你留著一點光。——願你被溫柔安放 💛」

因為我聽過一段話:「當一個人願意和妳分享他的負能量,請不要試圖推開他,我們是不是可以試圖讓自己的善意回應順成一道光,讓他知道,自己也許擁有另一種選擇。」
我想自己可以提供這份溫柔。我願意守候著某個還在療癒中的朋友,不催促、也不評價,就只是靜靜等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