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為畫家,但我們都可以畫畫
以前在帶小朋友上課的時候,曾經為了過年準備了一個「兔子扇子」的創作活動。我自己做了兩個示範品,孩子們跟著我一起做,雖然每個人做出來的兔子還是有些不一樣,也有人在旁邊寫了自己想寫的祝賀語,但整體來說,創作的自由還是有限的。
後來我準備了另一堂課,是以動物為主題的創作,雖然動物圖案是印好的、要著色的,但背景必須由他們自己畫。我發現這樣的設計能讓孩子們真正開始想像:動物生活在哪裡?有什麼樣的環境?當他們可以決定自己要畫什麼時,眼神和身體的投入就變得不一樣了。創作,不該是複製,而是表達。
「筆這種東西,還有什麼技法?」
我記得我小時候也學過畫畫。老師會擺一個靜物在中間,讓大家照著畫。有一次我畫得大小可能不合他的期待,他問我:「你介意我幫你改嗎?」我說我不介意,結果他把我整幅畫幾乎都重新畫了一遍。
他可能希望我學會某些技法吧。但我心裡想的是: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
有些人覺得畫畫一定要先學技法,但我後來的經驗讓我覺得:畫畫畫多了,自然就會。技法,是你自己畫著畫著就慢慢長出來的東西。不是灌進去的。
你說「筆」這種東西,到底還能有什麼技法?那不是每個人自己用起來順手就好嗎?
哪有小朋友會不喜歡畫畫的?
我曾經遇過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很小,但很特別。他說他討厭畫畫,每次只要上畫畫課就不高興,怎麼哄都沒用。那時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小孩不喜歡畫畫呢?
直到有一次,我陪他一起畫。我沒有要求他畫什麼,也沒有給他什麼標準。只是輕輕地說:「我們來換件衣服畫畫吧,等等等爸爸。」他開始畫畫,我就在旁邊問:「你在畫什麼呀?」不管他怎麼回答,我都會說:「哇~你好棒喔!」
最後他畫出了一座火山,爆發出一堆爆米花!
等他爸爸來的時候,我說:「你跟爸爸說你畫了什麼。」他好開心地跑去跟爸爸介紹他的作品。那一刻我真的相信——沒有小朋友會不喜歡畫畫,他們只是害怕畫錯、害怕被批評、害怕被打斷而已。
他們不是要去比賽,也不會成為畫家。但他們可以畫畫
我帶過很多阿公阿嬤,他們年紀大了,有些還會覺得自己畫得不好、沒天分,我心裡常常想:「都已經這把年紀了,又不是要去參加比賽,也不會變成畫家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在意畫得好不好?」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為畫家啊。但畫畫的價值,不在於成果像不像,不在於能不能得獎,而在於我們是不是願意表達自己、享受當下的那種創作感。
所以,讓創作回到孩子的手裡,也回到每個人的心裡吧
讓畫畫變得可怕的,不是畫畫本身,是我們給它貼上的標籤、分數和比較。
不管是孩子還是長輩,只要能夠被鼓勵、被允許自由地畫,他們都能畫出自己心裡的火山與爆米花。
創作,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技法,不是目的;喜歡,才是起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