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民生活周記錄|在屏南的隨「波」逐「流」

文倩
·
·
IPFS
·
充滿感染力的人和人之間的相遇

本文來自SeeDAO公眾號,作者 華夏

7月12日,在一個雨夜到達福建屏南縣龍潭村,夜色讓我找不到前往客棧的路。高德地圖上,所有的客棧都分布在方圓三五百米的範圍內,綠色的背景里,卻不見道路被標識出來。四處無人,我在濕滑的青石小徑中穿行,完全失去了方位感,直到目的地「雲邊公社」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

當然,我可以在感到迷路的時刻,立即微信呼叫 SeeDAO 的聯絡人,然後就會被找到。所以也僅僅是在享受這數字技術失效的片刻當下,就像玩一個RPG遊戲,暫時不查找攻略。幾天過後,這個村子就會重新回到方圓三五百米的物理尺寸,從一個制造些許恐慌感的,披著迷霧的野地,重新變回它在這次行程中應有的地位:持續兩周的屏南數字遊民生活周的舞台,人和人建立連接的空間,一個山水秀麗的閩東村莊。

活動現場與佈置

實際上,迷霧的消散在當晚就急速發生了。這次活動的總策劃之一 Grace 很快來到雲邊公社接到我。跟隨她,我去到了村頭的享有本次活動折扣價的,我未來會反覆前往的奶茶店和小吃店。在足以被老板記住樣貌的一番閒聊後,我們回到SeeDAO的「作戰室」:龍潭山澗邊客棧的一個茶室。因為活動即將在兩天後正式展開,作戰室里一派緊張氛圍,直到定慧突然說,今天是他的生日。聽罷 Grace 便消失了。剩下我們開始務虛地聊天:關於「打印」。

SeeDAO的唐晗,本次活動的另一個總策劃,很喜歡用「打印」這個概念,或者說動詞。數字遊民生活周,是將原本形成於線上虛擬空間的社會關系,「打印」到線下物理世界的過程。但我感覺這個詞同時也暗含了「複製」「雲端數據重要,線下副本不重要」的意味。在場還有另一個我過去沒見過的女生,名叫葡萄,她自我介紹說是某日報的駐村記者,已經在龍潭駐紮了兩個月。和此次活動相遇純屬偶然。她也對「打印」這個詞表達了相似的感受。隨後,唐晗說,大家一起來想想,有什麽動詞可以更好地傳達那種兩個世界的相遇和合作。

十分鐘後,在我們熱火朝天地討論的時候,Grace 又出現了,變戲法般掏出一個雪糕和一包奧利奧餅幹,當場「打印」了一個生日蛋糕。隨後,剛子的燒烤和啤酒也抵達作戰室,氣氛松弛下來,作戰室立即變成酒吧。「不如就用“感染”吧…希望這次活動是充滿感染力的人和人的相遇」,唐晗說。在感染中,人和人允許自己在合作中被對方改變,而不是一方改變另一方。這也是人類學家羅安清在《末日松茸》中對菌絲體生存之道的描述。

此番到來,我是為了做人類學田野調查。對於半路出家且毫無田野經驗的我來說,這是第一次嚴肅以學術的名義加入一個團體。我刻板地執行「參與式觀察」,在報名時選擇了「共創人」的身份,試圖通過分享來換取免費參與。除此之外,對於研究將如何展開,我並不知曉。冥冥之中的信念是,田野會引導我。

於是,我便讓自己放棄過度有意識地尋找受訪者的想法,手腳癱軟地漂浮在海面上,隨波逐流。在一個村口的轉角,遇到一群吃飯的數字遊民,便加入他們。在觀影活動的場地之外,邂逅一起抽煙的來自成都箭塔村的菡白,便拉著對方又聊了三小時,成為朋友。幾天過後,我自己也成了「波」和「流」,吸引其他的夥伴成為「掛件」,一起走街串巷,蹭吃蹭喝。

兩三百個數字遊民到達龍潭之後,村頭巷尾都可以遇到潛在的聊天對象。這仿佛是一個理想的村莊熟人社會的樣子,但現實的村莊卻往往人口雕零,只有村口一排老人蹲坐一動不動。因為數字遊民的到來,屏南的這三個村莊的物理空間壓縮了來自虛擬空間的社交能量,人和人相遇的概率密度陡然增加。風來浪起,才能隨波逐流。

「流動」,這是數字遊民的靈魂,卻也是痛苦的來源。在四坪村的分享活動中,文倩講述了「數字遊民的不可能三角」:“社交,工作,旅行,不能兼得,必須有所取舍。在流動的路上,穩定的朋友和親密關系,恐怕都要暫時放下。在流動和流動之間,需要留給自己喘息的縫隙。” 在「波」和「流」之間,還需要「島」。

在龍潭村,葡萄家慢慢地成為了我們幾個朋友的「島」。她租住的這個和風小院,位於這次活動幾個重要場所的中心。一樓是茶室和苔蘚遍布的小院,可容納十來位朋友閒聊。二樓 ——要從院子外面的樓梯進入,保持了和一樓公共空間的相對隔離 —— 是私密的生活空間。因此,一樓的院子可以大門常開,路過的朋友可以隨時進來。這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如果一個人都沒有,往往也沒有更多的人會到來。一旦有了一個人率先坐下來,就會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人。

葡萄有女主人的風範,每當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來到,就會起上一壺茶,再給大家一些零食。一開始我還有些不好意思,但逐漸臉皮也厚了起來,每日蹭吃蹭喝,勇於欠下一些「人情債」。葡萄作為女主人的能力深不可測。在某個晚上,葡萄記起了我已經忘記的生日。當我被叫到院子的時候,小夥伴們齊聲高呼生日快樂。E人小朋友立下規矩,要每人唱一遍自己版本的生日歌。歌聲不斷吸引來新的路人,路人便直接加入了這個快閃流水生日席,哪怕要唱生日歌也在所不惜。這是我這個 I 人所不能理解的一種情況。

人情社會,商品化,脫嵌,回嵌,原子化,社會化,鄉村的空心化,青年人的迷茫…這次屏南數字遊民大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和「鄉建」主題的深度結合。來自鄉村的目光投向城市和虛擬社區,而來自城市和虛擬社區的目光則投向鄉村。於是,在7月19日鄉建DAO的啟動大會上,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在古色古香的龍潭的四平戲劇院(同時也是陳氏祠堂)里,Web3,DAO,版本號,中國鄉建的領軍人物溫鐵軍教授,名牌和領導,程序員,有機農場負責人,可以被併置在一個畫框里。

在鄉建DAO發布日的下午,Cohere,Dweller 等數字遊民社區的發起人 Lee,講述了數字遊民社區返鄉的理由。年輕人抗拒996和過度資本化的城市生活,抗拒現代性的異化,渴望重建有溫度的社群。如果在鄉村,因為鄉村振興和人才引進的政策支持,可以實現低成本的生活,甚至是某種程度的UBI(無條件基本收入),那麽數字遊民社區將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自由生活和恢覆創造力的基地。他引用毛主席的話:「知識青年應該去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我不知道這些並列的差異,和充滿激情的行動者,將在數字和現實,城市和鄉村的穿梭之間,重新創造怎樣的世界。一切仍然充滿未知。可以明確的是,一些新的可能性正在生成,正在被紮實地推動。對我自己而言,只想隨「波」逐「流」,當浪打過來的時候,就攀上去。沒有浪的時候,就四腳朝天地休息。

相关文章:

数字游牧的不可能三角和乡村乌托邦实践

14天,30位共创人,200名临时村民,一个快闪乌托邦

更多数字游民生活周活动相片 ⏬

m.alltuu.com/album/2...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立法會議員助理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數字遊牧2.0 從地理套利到政策套利

在意大利認識的青田人,我來到了他們的家鄉

七月七日見|ETH黃山黑客松賽程安排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