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歷史

AdrianAu
·
·
IPFS
·

每年的7月是書展月,今年除了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書展外,也有由獨立出版舉辦的「無處不閱讀」書展,更有由大業藝術書店主辧的「藝.文中環」展會。對於愛書一族,一方面是大快朵頤;但三個展覽同時進行,要安排時間參觀,成了我的天人交戰。然而一個十號風球,令我本來決定放棄的「藝.文中環」展會,因展期延後一星期而讓我有機會出席,更因此認識一位利害的前輩——張順光先生。也因此閱讀他最新著作《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

張先生是一位收藏家,專門收藏明信片。1992年區域市政局在三棟屋博物館舉辦明信片展覽「Dear John⋯⋯香江飛鴻明信片」,之後出版明信片相關的書籍。這一本跟其他作品一樣,以明信片/照片作主體,記錄叮叮(即電車)這120年的變遷。

早年照相工具並不多,如何讓海外朋友得悉當地情況,明信片是媒介。對於喜愛叮叮、又喜歡看舊照片的我,它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張先生與另一作者柴宇瀚,展出他們的收藏,不論是車票、明信片等。

有趣的部份(也是我喜愛的),是透過明信片,認識當時的香港街道、景緻。如果你熟悉香港歷史,會知道當時的電車路其實是建在新填出土地,它的旁邊就是海旁,所以電車是見證香港的填海造地過程。可以想像,這些明信片/照片記載了香港的城市變遷。

~~~~~~~~~~~~~~

如果想了解更早的香港城市變遷,今年一本新出版的照片書籍《芳影香江:華芳影樓的香港早期照片》,正是一本不能錯過的書籍。作者蕭險峰也是一位收藏家,他收藏的是照片。這本書的照片來自一間影樓,由第一代華人攝影師黎芳所開辦的華芳影樓出品。他能在香港開埠不久,在皇后大道租地方開設影樓,甚至贏了其他同行,成為香港政府的外聘攝影師,可見他的技術優秀。

作者先從這位人物入手,介紹他出身、影樓歷史變遷(黎芳曾數次搬遷影樓),配上一些當時剪報、檔案等,以證黎芳的地位。

之後就是其攝影作品,或者來自他的影樓。有些照片似曾相識,但如今才知攝影師其人。比如一幅維港三連全景景片(頁200),我有一張由某間出版印刷宣傳照,原來是出自黎芳之手。另一張是山頂酒店照片(頁298),光禿禿的山頭有一座建築物的照片,也是由他拍攝。

有一些照片令我大開眼界。比如一幅推測於1877年前後拍攝的薄扶林照片,照片除了伯大利小教堂外,還有一座城堡,名為杜格拉斯城堡(頁226),即現在的香港大學男生宿舍。

這些照片,將當刻的香港景致「凍結」。它們是歷史的一部份,讓我們更認識/了解這地方。

~~~~~~~~~~~~~~

《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天地圖書)——www.cosmosbooks.com....

《芳影香江:華芳影樓的香港早期照片》(中華書局)——www.chunghwabook.com...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