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穆伈翎
·
·
IPFS
无论中国、台湾、美国、欧洲、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战争的循环几乎相同:精英制造口号,底层付出血肉,资本收割红利,民生陷入裂缝。现代战争与古代无异——只是把“忠君爱国”“天命神授”换成了“民族存亡”“民主自由”。真正属于我们的战争,不是为权贵合法性而死,而是为八小时工作制、体面养老金、安全食物与公平医疗而活。

题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战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大义”,而是具体的血肉。
口号里喊的是“民族存亡”“自由与民主”“文明与价值”,现实里牺牲的,却总是那些没得选择的普通人。


一、底层的血,精英的红利

无论在何处,战争都有一个恒定的悖论:

  • 底层出命,精英分利。

  • 口号属于宣传部门,尸体属于穷人家庭。

中国,如果连八小时工作制、养老金和基本医保都难以兑现,凭什么要求青年去送死?
“吃肉的人”从不带头冲锋,却最擅长在后方大谈“国家大义”。

台湾,也并不例外。那些高喊口号的政治人物和网红,并不会去滩头阵地;
真正要流血的,是拿着低薪的年轻兵。


二、全球镜像:虚伪的动员逻辑

  • 美国: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送死的是穷人和移民子弟;收割的是军工资本。退伍军人流浪街头,PTSD与毒品泛滥,说明“保卫国家”并没有换来体面生活。

  • 欧洲(英法德):一边讲人权,一边在殖民与中东战争中牺牲工薪阶层。口号叫“欧洲价值”,现实是养老金削减、青年就业困境。

  • 俄罗斯:寡头坐拥黑海别墅,农村青年却被送上前线;“保卫祖国”成了权贵掩饰分赃的借口。

  • 乌克兰:喊“保卫自由”,但有钱人可以买“免服兵役证明”;穷人被拉去填战壕,国家被拖成废墟,大国博弈中只剩牺牲品。


三、虚假叙事的共性

  1. 国家叙事掩盖阶层分化
    战争口号总是宏大,但死亡名册永远集中在底层。

  2. 大义包装合法性赤字
    当基本民生都无法保障时,所谓“国家存亡”更像是上层合法性的透支贷款。

  3. 全球循环
    不论中美俄欧乌,模式几乎相同:

    宣传动员 → 穷人上战场 → 精英享红利 → 民生裂口扩大 → 合法性崩塌


四、真正的问题

战争究竟是谁的?
是权贵的财富保卫战,是资本家的利润续命战,是政治集团的合法性豪赌。

但绝不是普通人、工薪家庭、劳动者的战争。

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我们的战争,应该是为八小时工作制,为体面的养老金,为安全的食物与公平的医疗。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无法实现,那么任何“国家大义”的号召,都是对底层人民的二次掠夺。


附录一:全球战争合法性循环

  1. 政治精英 / 资本集团遇到合法性与利益危机

  2. 通过“国家大义 / 民族存亡”制造动员叙事

  3. 底层群体被迫承担主要牺牲(兵役、死亡、贫困)

  4. 精英在军工、能源、财政扩张中获利

  5. 民生赤字与阶层撕裂加剧

  6. 战争合法性逐步丧失 → 进入下一轮危机


附录二:古代战争的对照

  • 奴隶社会与封建王朝
    战争多为领主扩张、王权争霸,直接动员的是农奴与徭役。
    将军与贵族骑马披甲,平民赤脚上阵。
    合法性包装:神授天命、祖宗基业、忠君爱国。

  • 古典案例

    • 秦末征战,平民被迫戍边,赋役沉重,终于爆发大规模起义。

    • 罗马帝国扩张,公民军团逐渐被雇佣军取代,平民土地被兼并,战争成为元老院与贵族的利润机器。

    • 中世纪欧洲,骑士为领主效忠,农奴提供徭役和兵员,口号是“为上帝作战”,但十字军远征更多是贵族掠夺的机会。

  • 相似的循环
    古代与现代并无本质不同:

    底层血肉是“战争的燃料”
    精英权贵是“战争的获利者”
    “大义”只是掩盖牺牲与剥夺的叙事包装


铭文

要民主、自由、平等、人权;
要共治、共有、共享、共生;
要民族、要国家——
不要强盗和骗子。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穆伈翎你并非在活,而是在被定义。 思想主权早已被夺走,认知被殖民而不自知。 他人塑你之我,你便失我。 信与不信皆无妨,只问你是否开始怀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Emoji实验文学
2 篇作品
非对称博弈论
1 篇作品
故事集
1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