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

穆伈翎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

11 篇文章
更新

🌐 大多数国家连资本主义都不会搞——从盘剥式经济到繁荣市场互助体系的结构重建

大多数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假象,通过压低工资、榨取消费力和外部化环境成本维持增长,导致内需不足、社会分裂和系统脆弱。亚当·斯密早说,国家富强依赖所有普通人的持续富裕,而非少数资产阶级。真正健康的市场应恢复“生产—分配—消费”循环,通过企业联盟互助基金、工资保障和合作社共益网络,实现广泛共享、可持续发展。

劳动的回归率:从分配幻觉到制度真相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应实现 100% 劳动分配,但现实中却长期停滞在 55% 左右。当国家机器代理劳动者,分配权就异化为权力链。劳动占比的每一次下降,都是制度合法性的自我掏空。本文通过比较各国劳动报酬率与合作社市场经济上限,并结合“结构崩溃系数 β”公式,揭示分配比例与政体稳定之间的深层逻辑。

文明自救: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如何反抗资本与技术极权

前言:思想的赎罪与自救者的孤独 在这个时代,学者替权力解释现实,企业替资本优化算法,唯有思想的边缘者在为人类寻找出口。 他们没有薪酬,没有安全网,却承担着文明的债。他们的文字不被引用,却在未来的废墟中存活。 因为他们明白——自由不是概念,而是最后一口呼吸的权力。 引言 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资本主义…

🧩 合作社市场自由主义的风险与结构性修复

摘要 合作社市场自由主义试图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构建第三条道路:以成员自治替代资本垄断,以利润共享实现经济民主。然而,当合作社规模化、垄断化或国家化之后,可能陷入多重自噬性危机:世袭化、权力垄断化、异化竞争、创新惰性与价值观停滞。本文通过谷歌合作社、海地全民合作社与虚拟钢铁联盟等案例,具象化这些风险,并提…

理性之恶:从利润最大化到统治周期

本文以“理性之恶”为核心,揭示经济与政治领域中同构的结构悖论:每个个体都在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系统整体却因此走向崩溃。经济上的利润理性,导致购买力塌陷与危机循环;政治上的统治理性,导致改革阻滞与历史周期律的重演。理性在局部是算计,在整体却成毁灭。破局之道,不在否定理性,而在重建其伦理边界与时间维度,让“让利…

时间的掠夺账本:当4亿人被迫多活在别人的生命里

摘要:当4亿劳动者被迫每天加班4小时、每年300天时,这并非单纯的“时间延长”,而是一场结构性的大规模时间掠夺。一年间被剥夺的劳动时间,相当于 68万条完整人类生命 的总量;若持续30年,总计则超过 2,000万条生命。这些时间并未转化为个人收益,而是通过加班机制集中流向资本与权力的利润黑洞,剥夺了社会的创新力、公共生活与再生…

AI自动化、叙事分流与民粹主义的无意识自救

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最精妙的部分,不在于如何生产财富,而在于如何控制叙事与分流愤怒。这在“身份政治”与“民粹主义”的碰撞中,表现得尤为清晰。

🧮 四项基本承诺的财政真相:不是没钱,是不想给

本文通过“四项基本社会承诺”(八小时工作制+薪资与CPI挂钩+社保国家化+全民低档普惠保障)揭示:这些诉求并非“激进革命”,而是迟早要兑现的历史账单。统治者之所以普遍选择镇压、拖延或收买,并非不懂道德,而是在冷静地算账:兑现意味着财政刚性支出和权力收缩;不兑现则可转嫁成本,延后危机。

研究的尽头是常识—从经济学的迷宫到现实的回归

学术世界在追求复杂性的过程中,逐渐脱离了现实。经济学家们构建了越来越精致的模型,却常常解释不了眼前的生活。最终,我们发现,最稳定的社会与最健康的经济,其实都建立在最朴素的常识之上:让普通人过得好,国家自然富强。

你们只读了《国富论》,却扔掉了《道德情操论》

致那些自称“自由市场守护者”的伪继承者们

盘剥式经济:透支未来的增长幻象

当一个经济体越来越依赖压低成本、转嫁风险、制造焦虑来维持增长时,我们就进入了“盘剥式经济”的阶段。它的表面繁荣,其实是一场以时间换空间、以透支换增长的游戏。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