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之書:我的愛、創傷與放手的勇氣
我帶著非自願的成熟,開始了我的童年。四歲時發生的創傷,前因後果至今仍完整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更早,在一兩歲時,潛意識裡就有明確的影像,我的母親後來證實,那不是夢,而是有人侵犯了我的身體。
然而,真正造成我童年創傷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事發後母親對我的責罵。那段責罵,讓我在二十歲以前,深信會發生這種事是我的錯,不然母親不會如此憤怒。這個錯誤的信念,讓我陷入了一個不斷循環的童年:相同的侵犯不斷發生,只是換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
🛡️ 超越年齡的承擔
在極度混亂的環境中,我被迫提早長大。我在小學五年級時就意識到,我的母親還沒長大,很多觀念不夠成熟。她十七歲就生下了我,學歷連國中都沒畢業,面對這樣的母親,我怎麼能去責怪她?
我選擇了體諒與承擔:
我必須比她更快地成熟起來,好保護她。
我幫她分析、解釋,讓她避免被兒時玩伴欺騙、詐騙。
我幫她承擔做錯事該負的責任,只為了減輕她的壓力,因為她患有嚴重的憂鬱症。
那時的我,不僅是女兒,更像是她的守護者和精神支柱。我曾眼睜睜看著弟弟因殺人入獄,看著母親拿菜刀自殘,被緊急送醫後,必須被關進精神科病房強制治療半年。我工作之餘,頂著難受與不捨,經過警察的鐵門和簽到去看她。當醫生決定用電療來治療她,導致她的記憶將會空白時,我承諾與外婆、父親一起,幫助她一點一滴「補上」記憶。
💔 複雜的遺憾與家庭的隔絕
我所有的愛與承擔,卻未能讓我的心靈得到完整的庇護。我對家人有著兩塊巨大的心結:外公與外婆的告別。他們相繼過世時,家人都沒有通知我,我因此錯過了兩位摯親的喪禮,連最後道別的機會都被剝奪了。
尤其是我的外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深夜,我曾在離家一兩公里的地方看到她推著推車撿回收物,說是在「運動」,不想給我母親或子女帶來麻煩。當時騎著車的我立刻停下,陪著她走回家,心裡的不捨與心疼難以言喻。我對那份未能為她減輕負擔的愧疚,至今仍盤踞在心頭。
我曾試圖與家人溝通這份遺憾,但他們給了我一個「口供一致」的回答——他們都說忘了。
🚶 勇敢的放手:我選擇遠離
當我試圖靠近,表達善意時,我卻一次次被誤解、被排擠。一次,我稱讚弟媳將葬儀社(曾經也是我的工作場所)打掃得很整潔,她卻轉身離開,接著弟弟進來責罵我「為何責備他」。
在那一刻,我徹底明白:我跟他們從出生就分開不是沒有原因。我的存在,只會給他們現有的平靜帶來「漣漪」。
我做了一個艱難但堅定的決定:我選擇遠離他們。
我的遠離,是為了保護他們,不讓我的「漣漪」打破他們脆弱的平衡;我的遠離,更是為了保護我自己,不再讓自己暴露在誤解、排擠和心寒的傷害之中。
二十歲那年,我終於知道,這一切都不是我的錯。三十四歲時,母親對我道歉,說她當時只是憑直覺罵我。我能理解,我能體諒,但我對自己童年的創傷,將永遠不會忘記。
我的早熟對應我男友童年家暴創傷,是天與地的差別,幼年的風暴讓他的鏡像反應扭曲,在那場冷暴力他只學到有功能性才叫有用,否則會被暴打、遺棄,於是他過度自卑覺得是自己沒用才會被打。
他將施暴者的行為內化,加上自戀型人格,使他成年後至今無法對人產生同理,過度自大使他即便在伴侶關係中,下意識的想藉由任何方式來證明自己比對方強,來增加尊嚴增強自尊心,這樣不健康的心態,終究帶來無法避免的家暴。
我們的故事,是對所有即將成為父母的人的警醒:請意識到你們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可能造成無法逆轉的創傷。孩子的世界脆弱而真實,他們看到的、感受到的,比你想像的更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