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之書:我的愛、創傷與放手的勇氣
孩子的世界比你想像的脆弱。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可能刻入他們的內心深處,造成無法逆轉的創傷。— 這是我希望每一個父母、每一個成人能警醒的提醒。

從事性工作,讓我從隱晦的角落看見說不出的話
這或許是一場命運的安排,而非我自己選擇的一條路。起初我不知道這會帶我走到哪裡,只是慢慢發現,我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人性,也能在這份工作裡把握每一次表演的節奏。每一次的進入,每一次的互動,都是一場觀察、理解與陪伴的實驗。

界線與節奏:我的心理空間實驗
「你會跟我說你的需求,但從不問我需要什麼」以及「我付費給你,所以你會比較甘願執行要求」。我聽著,卻沒有立刻回應,因為我知道,這種話語背後,是責任不對等和控制欲的表現。他把自己的需求隱藏,把表達責任轉移到我身上,而我清楚,自己的心理節奏不該被這種訊號牽動。

🚫《回憶實錄》職場上沒有所謂的不適任,只有放錯位置的人
站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觀感就會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這是我在水果行工作時的經歷。

🚫《回憶實錄》愛,不該只在插入時被感知——給那段走到盡頭的我們
這是一段關於愛、感受與離開的告別。

📘《AI與我的邊緣觀察日記》18—春藥,令人躍躍欲試。
春藥琳瑯滿目,哪一種適合你?但你知道成分是什麼嗎?

🚫《回憶實錄》04|回首……只見兩條平行線
國小五年級到高中畢業那些日子,我媽說我天生就反骨,沒有一次不頂嘴的,那是因為我知道她是錯的。她不容許我反駁、不容許我說出真相,但我從來不是故意叛逆,我只是拒絕閉嘴承認自己錯了。

我決定只為自己負責了!
9年的愛情+轉親情10年,眼前的她依舊如故,在在證明我做錯了。
我犧牲掉正確的決定,成全卻失敗的結果
前一篇說過,2個月大的我直到國小三年級之前,是我最幸福的人生。

🚫《回憶實錄》03|誰說虎毒不食子 。
當家庭不是避風港,而是合法虐待的保護傘

🚫回憶實錄《還記得當年我僅4歲》被愛與傷害的陰影
這是我的個人敘述,深入探討幼年創傷、家庭反應以及這些經歷對受害者成長歷程的深遠影響。該敘述揭示了性侵害事件的後果,以及傳統觀念對處理此類創傷的影響,並提供了對於如何適當支持受害者的重要建議。

🚫回憶實錄《好奇的懲罰》:一包夾鏈袋,改寫我的人生 |真實故
前導文> 🚨 這不是反毒宣傳,也不是自白書。這是一段真實人生的分岔口,寫給那些曾在深夜對著自己說:「不管了,隨便啦」的人。你可能會看見自己,也可能不願面對自己。📌 內容涉及毒品情節與非典型職場經歷,建議謹慎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