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 如果如果 | 七日書十一月號 (2025)
第一天
如果可以脫離目前自己的一部分,你最想脫離自身的是什麼?
比方說,脫離自己的城市、工作崗位、交際圈子、原生家庭,又或是任何你想像到,那些有關長久被壓抑的事物。
小時候總會想很多如果。
如果我是男生,我不用在每次被誤認成男生的時候尷尬地打哈哈;如果我沒有一直搬家,可能我會長成一個更有安全感的人;如果我不是念這間中學那間大學,我的未來又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子?通常想到最後都會得出:哈哈但這些東西都構成現在的我呢!這種安於現狀的結論。
這裡面只有一個身份我一直想脫離又求不得,就是我是陸生子女,(是這樣叫嗎?香港會稱為單非/雙非子女)反正就是我出生地在中國的意思。當然由於我在牙牙學語之時已經搬到香港生活了,這個身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都只是一個「原來我有一點不一樣」的印記,母親後中的片言隻語,以及某些夜晚午夜夢迴的小小回憶。
年歲漸長,適逢香港的本土思潮湧現。在看到網上越來越多排外的言論和衝突的新聞之後,我開始回想起:「哦對,即使在這片我生活了一輩子的土地裡,我也活該被視為外人。」我難以避免地對文化的入侵感到憤怒,同時同理他方也有我的親戚,他人的兒女。當我想要說自己是香港人的時候,不期然地會想起鄙視「新香港人」的論調,然後問自己:「我到底算什麼呢?」
若是這苦惱停留在唯心論倒也算好的,但踏進台灣這個小島就變成國安問題了,有趣吧。我當然可以同理某些陣營的恐懼,或是歷史的因由。但當那些懷疑那些制約不信任具像化地在我面前出現,導致我在這片土地上也非得小心翼翼地說話不可,那我該抱持什麼立場呢?當我的失語讓某些人更理直氣壯地指我這種人是魔族的時候,我該拿他們的正義和愛怎麼辦呢?我的憤怒該向何處發洩呢?但畢竟出生地這個標籤無法改變,我只能站在十字路口的中間,失語地任由這些疑惑在腦海盤旋,久久不散。
這種割捨的慾望,也許也包含著對於家庭的愛恨?我曾經不止一次想過是不是假如我沒有出生,父母就不必要為著或功利或同情的心態糾纏在一起,如同一個無法完結的惡夢。但也許也沒有這麼不堪,只是我們都容易把傷人的話隨便講出口。
也許,這只是在看似徒勞的掙扎後無謂的抱怨。
但畢竟世界還是沒有如果電話亭,再多的如果,也只是如果而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