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府組裝客製木馬:俄駭客用中國 AI,遠端生成惡意程式碼攻擊烏克蘭國防部
作者:DSET民主治理組/張仁瑋

在經典港片《賭神二》,反派角色仇笑痴攜帶一把能逃避金屬探測器的象牙手槍,走進黑白兩道都要安檢的賭場。這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欺騙、偽裝、隱秘配送,其實也是近年「數位戰爭」的常態。而在語言模型的加持下,惡意軟體的變形能力已提升到全新層次,傳統的防火牆與安檢機制,正如同面對象牙手槍的金屬探測器,防不勝防。
2025 年夏季,當世界仍在熱議 OpenAI 釋出的 gpt-oss 、期待 GPT-5 更強的能力。一場發生在烏克蘭的網路攻擊,則展現了數位戰爭的新趨勢:由人工智慧驅動、更隱密、彈性的攻擊手法。
▌學會「思考」的惡意軟體:
這次攻擊的核心,是一款被烏克蘭的數位緊急應變團隊(CERT-UA)命名為「LameHug」的惡意軟體,它的目標是烏克蘭國防與安全部門。攻擊者透過冒充政府官員的釣魚郵件,誘騙受害者打開一個偽裝成業務相關 PDF 文件的惡意程式。程式植入受害者的裝置後,LameHug 的任務是竊取電腦中的硬體資訊、系統設定、網路設定、使用者帳號,並地毯式搜索硬碟中的各式文件檔案,打包後送回攻擊者手中。
儘管同是竊資攻擊常見的目標與流程,但這次手法的創新之處不在意圖,而在於「如何」竊取。
傳統的惡意軟體,其攻擊指令寫死在程式當中,像一個只會固定命令的機器人,需按照計劃步步執行。但 LameHug 不同,它透過 API 遠端連接到知名雲端語言模型平台 Hugging Face,使用阿里巴巴開發的開源模型「Qwen 2.5-Coder-32B-Instruct」。這一環節同時也利用了雲端模型平台的信用,惡意程式發送看似普通使用者呼叫線上語言模型服務的正常流量,掩蓋攻擊的痕跡。
攻擊者不再需要預先寫好每一行指令,只需要用「自然語言」下達目標,例如:「列出收集電腦資訊、硬體資訊、網路設定的指令,並將執行結果存成文字檔、傳送到指定伺服器」。AI 模型會即時生成對應的系統指令碼,現場搭建工具給惡意軟體執行。
經由語言模型協助,惡意軟體變得「活」了起來,不用再擔心計劃趕不上變化。它能根據現場觀察到的軟硬體條件、網路設定,動態生成攻擊代碼,大幅提高了攻擊的靈活性與隱蔽性。依賴靜態特徵碼掃描的傳統防毒軟體,此時形同虛設......
全文閱讀:
到府組裝客製木馬:俄駭客用中國 AI,遠端生成惡意程式碼攻擊烏克蘭國防部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