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返祖
兼职做足球教练一年多了,有件事挺让我困惑的,就是很多小孩子,八九岁了,仍然大大方方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请帮我系鞋带。
直到最近读了 Amber Case 的文章 When Swiping Supplants Scissors: The Hidden Cost of Touchscreens (当滑动取代剪刀:触摸屏的隐性成本)我才明白,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文章引用《教育周刊》的报道,说由于疫情普遍用平板电脑远程教学,返校后的学童在系鞋带、使用剪刀、堆叠积木等基本操作上展现出明显不足。作者担忧,当一整代人与世界交互的体验被简化为拇指滑屏时,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也行将消失。
很长时间我都相信,既然打字,就不必手书了。提笔忘字越来越多,也从没当回事。其实想想,手写文字,多么复杂精细的感官-运动整合任务,相比之下,十指敲击的单向度运动,已然是种退化。
而由双手十指到单手拇指,再由打字到语音输入,文字生产所调用的生理机能,完全改变了,或者说,我们回到一个被科技加持的「类原始状态」里——大家都用口头表达, 但谁也听不见谁,声音不再是介质,文字也失去了「文学性」,仅仅是口头语的转录。
书写文字时那一点点的时间差,代表混沌思绪的秩序重整,代表着思想沉淀、自我审视、和对「被记录」这件事的起码敬畏。谁掌握书写,谁就掌握权力;它是密码,是横在文明与野蛮、成人与童年世界之间的山。
当世界不再需要灵巧的双手,这山,也无需再爬,削平了事。
-
2019年,《纽约时报》 一则报道开篇写道:
……美国和英国医学院的教职员工注意到,学生和住院医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小学的实践课程(例如车间操作课、家政课、素描、油画和音乐)减少。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归咎于他们花了太多时间点击和滑动屏幕,而不是进行一些能够培养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活动,例如木工、模型制作和针线活。虽然笨手笨脚的问题在医学院日益受到关注,但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连医生也不再需要灵巧的手,有达芬奇机器人代劳就是了。
2011年教授带我们去牛津 Mini 汽车工厂参观,去之前还天真以为能有卓别林《摩登时代》的流水线场面,结果,几乎没见什么人,蓝领工作逐渐白领化,少数人控制好机器就行。
音乐人呢?
70 年代的纽约 DJ,靠两台唱机的拼贴完成整场舞曲,播放代替演奏,舞客照嗨,Hip-Hop 由此而生。Kool Herc 尚且需要灵巧的双手来刮碟、按键、推推子,等到 DJ 设备数字化,连「刮碟」这个动作,也成了游戏化的模拟技艺。
还有种技艺叫 Finger Drumming,手指鼓,每年真当回事举办全球锦标赛。那一双双看上去灵巧无比的手,乃是由灵巧的四肢退化而来的。别忘了,打鼓原来是项手舞足蹈的运动呢!
月初我去台北乐器展,门可罗雀,连现场试鼓的炫技少年打得都很烂。我不得不怀疑,真人真手演奏乐器这件事,已经过时了吗?

以上想法,可算是我旧文《钢琴作弊手》的延伸。的确,本质上我们双手只是大脑的执行工具。可如果你只把手当工具,那么用更好的工具代替之,便顺理成章。
人体的原生灵巧被迫降级,用更简单的动作去操作更高阶的工具,世界是一场巨大的模拟游戏。就像身在美国郊区上班的布雷顿上校,打卡上班,远程遥控无人机消灭阿富汗恐怖分子,然后下班回家做饭那样,科技返祖的荒诞戏码,让人上瘾。
李源
2025.8.2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