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吧,事情有時不可控-

NoGlutbutTony
·
·
IPFS
·
看到朋友寫的一篇關於對臺海關係大眾的焦慮究竟為何;如何承認焦慮;何謂正確的激情;“敵人”究竟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選擇的文章後,把對這篇文章的感想寫出來後,改寫成論述文且去資訊化版本。


我們或許都該承認,當代台灣的輿論場域,正被一種尋找可控敵人的集體焦慮所綁架。這種現象並非源於特定群體的愚昧,而是一種極其普遍的人性防衛機制。面對一個龐大到近乎無法預測的外部威脅,那種深層的無力感過於真實且難以承受,於是我們下意識地將這份巨大的不安,轉移到一個更小、更具體、彷彿可以被我們輕易識別並清除的內部目標上——也就是那些被貼上各式標籤的「內鬼」。

這種對內索敵的激情,提供了一種虛假的可控性與廉價的正義感。將複雜的地緣政治困境,簡化為一場抓出害群之馬的道德劇,無疑是輕鬆的。我們藉由撻伐那些被認定的「背叛者」,來確認自己的忠誠,並在社群的同仇敵愾中,暫時忘卻了那份真正籠罩著我們的生存威脅。這就像一場精心佈置的心理劇場,我們在其中扮演著警醒的愛國者,觀賞著一場不會真正流血的獵巫戰爭,並透過這種展演性的憤怒,來麻痺自身面對現實時的無能為力。

然而,這種防衛機制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它不僅造成了社會能量的巨大內耗,更在真正的危機來臨前,就先行撕裂了我們內部最需要的信任與連結。當所有心力都投注於辨識敵我、互相猜忌時,那些真正攸關存續的嚴肅議題——從務實的國防改革到社會的防災韌性——便被懸置、被失焦。我們沉迷於一場想像中的代理人戰爭,卻可能因此錯失了為那場真實的生存之戰做好準備的契機。

因此,真正的挑戰並非要求人們不再焦慮,而是邀請我們重新校準焦慮的方向。我們需要一種更成熟的勇敢,那不是展演於對同胞的口誅筆伐,而是體現在敢於直面那份令人不安的現實,並誠實地承認自身的脆弱。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將那份無處安放的焦慮,從破壞性的內耗,轉化為一種務實的、有建設性的準備力量,去真正地鞏固我們共同體的根基。

文章第二作者:Gemini2.5 pro

(也許有時候也該不依賴AI來寫一篇文,但最近AI 實在越來越方便了,明明文字創作者最忌諱的就是交出自己的主導權和思想,但是要怎麼抓這個界線實在是令人感到麻煩啊)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NoGlutbutTonySeven times I have despised my soul: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Kahlil Gibran, Sand and Foa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遊戲王卡片自創效果2

八月初的意外談話

【關心?引爆長官的地雷吧💣】